大众日报 “要不是政府免费让我们学本事,还不知道现在能干点啥呢!”黄岛街道办事处徐戈庄社区失地农民孙广全激动地告诉记者,“俺做梦也没有想到,都40多了还会干上开航吊的活儿。”
孙广全一家三口,原来有2.4亩地,被青岛大炼油项目征用后,2004年底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就业培训,2005年1月到青岛赛轮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开叉车。从去年5月开始到中石化青岛炼油厂所属配套企业——联华志远公司改开航吊。他的妻子也在该公司工作,负责卫生清扫。两个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这是青岛开发区保障失地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青岛开发区最近五年累计依法征收农民土地26674亩、拆迁 14557户,却没有因征地、拆迁引发一起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其奥秘何在?
着力在促进被征拆农民就业上下功夫。青岛开发区创设区街村(居)三级就业平台,推进被征拆农民重新择业安置。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4045”以下人员进行免费职业培训,通过市场进入企业就业;对“4045”以上人员,不但进行免费就业培训,而且帮助其联系相关企业就业,并按一定比例为其交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一次性支付4000元扶持金。对那些身有残疾或家庭特别困难的弱势群体,则积极开发社会和社区公益岗位进行安置。五年来累计实现上述各类就业1.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3800余人。同时,他们还积极鼓励扶持辖区内居民赴外地发展养殖业。对符合条件的,一次性给予3000元/户资金扶持。对计划异地养殖或扩大异地养殖规模的,区里帮助解决土地征租、场地平整、水电配套事宜,免费进行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培训指导。
探索“土地换保障”和社会养老“四级负担”机制,实现被征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他们以征地补偿费、村(居)土地租赁费和厂房租赁费设立特别账户,优先用于拨付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从2004年开始,区财政已累计从土地补偿金中直接投入8949万元;街道办事处累计从中投入3652万元。全区60%以上的村(居)为农民提供的保障金,都是从土地补偿金和土地租赁费及厂房租赁费中投入的。同时,以青岛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6%作为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筹集比例,由区、街、村(居)和个人四级分别负担4%、2%、2%和8%。对部分缴费困难的被征拆家庭,则通过协调银行对其实行慈善贴息贷款参保。截至目前,该区37582名符合参保条件人员已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区级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