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改遇难题“强基层”是关键
发布日期: 2015.07.30
导读:近期对于医改的初期试运行后,广东省相关部门开展小组讨论。会上,委员表示改革后,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镇卫生院,不仅没有进一步发展,反而出现业务萎缩、人员流失严重、效益下降等情况。基层医院业务量下降得很厉害。部分医院代表还表示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减收千万。对此省领导表示大多数人往大医院挤,说明病人对基层医疗机构还不够信任,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强基层。
对于医改工作一直是业内非常关注的问题,近期对于医改的初期试运行后,广东省相关部门开展小组讨论。昨日政协分组讨论中,多名省领导亲临现场,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下组医卫组,倾听医疗界委员发言。会上,不少委员提到,医改后基层医院业务量下降得很厉害。对此,林少春表示,基层医院搞不好,多少医院都满足不了需求。
医改后基层医院业务量下降明显
来自民盟的中山大学教授汪华侨委员用了一年多时间调查了基层卫生机构的情况,他发现,在医改前,基层卫生院开展的业务涵盖了基本的科室,医院业务也实现自收自支。但改革后,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镇卫生院,不仅没有进一步发展,反而出现业务萎缩、人员流失严重、效益下降等情况。
“我们调查了肇庆几所卫生院,其中一所卫生院门诊量从2011年的21000人下降到2013年的14000人,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也很普遍。”汪华侨介绍,医改后实施收支两条线,财政拨款仅够基层医疗机构的工资和日常办公,导致基础设施落后,卫生院入不敷出。
汪华侨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后,一方面是政府补贴不及时,导致医院经费运作困难,另一方面是基层药物种类减少,不能满足病人需求,导致病人返流到上级医院,加剧了看病难。
取消药品加成县级医院减收千万
来自普宁市人民医院的陈阳生委员介绍,自己所在医院作为县级医院改革试点,从去年起取消了药品加成,“医院一年收入6亿元,药品占了41%,实现零差价销售后一年减收了3800万元左右。”他介绍,为了填补空缺,根据医改部署,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增收了2210万元,再加上政府补贴了10%差价,最后还是比原来减收了1300万元。
“我认为政府投入要增多,不然新政策变相让医院减收,会影响医生积极性。”陈阳生建议,既然取消药品加成,是否可考虑将医院的药费实行托管制度,将其从医院剥离出来,这样也可减少了医院的薪酬负担。
副省长林少春:大医院门诊过万应同情不表扬
对于委员反映的情况,昨日,出席分组讨论的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表示,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如果改革解决不了看病难,医院的积极性反而降低,就不是改革目的。
他表示,政府应在“强基层”上下功夫。“之前我到大医院调研,他们说每天的门诊量超过1万多人次,我说我同情你们,但不表扬你们,因为这说明基层医疗机构还不能完全得到病人信任,他们都还要往大医院挤,如果基层医院搞不好,2万、3万病人都挤到大医院,多少医院都满足不了需求,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强基层。”
而对于强基层业内人士表示需要从这几点上下功夫了:医疗设备的更新,医疗环境的改善,最重要的是医疗人才的吸引,而实现这些首先是离不开政府的帮扶的。资金帮持外就是要政策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医改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