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月01日讯,4月28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公告称,为积极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保监会近日批复同意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扩大支农支小融资业务试点规模,在试点初期5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00亿元。
据悉,2015年底,保监会支持中国人保开展支农支小融资业务试点,初期试点规模50亿元。根据相关法规,保险资金不能开展直接贷款。因此,中国人保借鉴近年来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成熟做法,以债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为载体,通过间接方式将保险资金对接“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具体而言,中国人保下属的保险资产管理子公司作为受托人,发起设立债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募集集团内保险资金,经资质审核、风险评估和内部决策等程序,向符合要求的投保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专项用于农业生产和企业经营。保险资金按照认购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份额,获取合理投资收益。
试点初期,为把控资金发放环节的风险,中国人保引入合格的小贷公司和担保机构等外部专业机构【2015武汉驾驶证年审新规定】,人保再增200亿元探索债权投资计划支持三农和小微,解决风险控制问题。从运作效果看,这拓宽了保险资金支农支小的渠道,但是也存在服务“三农”领域的能力较弱、管理成本和担保费用较高等问题。
为此,中国人保利用其子公司人保财险现有的机构网络、农业保险和保证保险团队,负责支农融资全流程工作,将外部专业机构提供担保转变为由农业保险和保证保险提供融资风险保障,节约担保费用。
中国人保介绍称,这种融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成本较低,包括保证保险费率在内,融资成本控制在8%-10%,远低于18%-21%的市场平均水平;二是手续简单,农户和农企通过投保农业保险和保证保险转移风险,无需提供抵质押物即可方便获得资金;三是服务全面,中国人保在提供保险服务的同时,解决了农户和农企的融资问题,实现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更精准有效地满足农户和农企的多种需求。
在此基础上,中国人保还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提供“保险+融资”的综合金融服务,如中国人保与河北阜平县政府合作形成“政融保”金融扶贫模式。
截至2016年底,中国人保支农支小融资已提供资金33.7亿元,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5.6万户,覆盖全国27个省市,平均单笔融资规模6.3万元,体现了普惠金融小额分散的特点。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这创造了不同的保险加融资模式,以往多是间接的贷款小额保证保险,此类方式则是属于险资直贷,值得探索,并且打通了保险负债和资产业务,降低风险。不过,这种模式的推广还需严控风险。”
保监会将会加强监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进业务试点。一是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中国人保先行先试,试点阶段严控业务规模;二是及时总结评估试点经验,对成熟模式逐步标准化,未来在行业内推广,助力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减少互联互保,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三是加强风险监测和持续监管,注重完善投资规则,防控小贷、担保等非金融机构风险传染,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关注手机新一站保险,更多热门保险资讯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