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长期护理险:隐约听见脚步声

2015-03-090次浏览
小新客服
问:近期晚上睡觉 经常能听见有人敲我的门!隐约听见脚... 答:你神经绷太紧了。我小时候住外婆家的时候,躺床上老听到楼梯上有人在走来走去,其实是自己吓自己<br />问:在睡觉前.我总是听见有脚步声. 真的. 答:答案只有一个 你撞鬼了 详情请追问<br />问:长期护理险是什么时候在中国出的 答:长期护理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目前,全球有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形式。关于这款保险的知识,可以参考这里:http://tieba.baidu.com/p/4400621229<br />

今年两会,“长期护理保险”成了热词。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到,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3月7日的人大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就这一话题进行了公开回复。

楼继伟明确表示,长期护理保险的问题将“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对于部分希望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全民社保体系的呼声,楼继伟也明确表了态,“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考虑增加这个险,‘十三五’主要是研究怎么来做。”

成为社保“第六险”?

多名两会代表委员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提案议案的内容。其中,长期护理保险成为社保“第六险”的呼吁,多少有点异口同声的意思。

从目前我国人口结构来看,长期护理保险的市场潜力毋庸置疑。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在提案中罗列了一些直观的数字:截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人口总数的15.5%,其中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多,再加上由于疾病、意外带来的护理需求,失能、半失能人群对长期护理需求很大。

现代家庭结构也让长期护理保险看起来是一种“刚需”。戴皓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致使我国大部分家庭呈现“4-2-1”的状态,即两个劳动者赡养四位老人的同时抚养一个孩子。子辈忙碌的工作与孙辈的教育,都会使老年人在精神支持与生活照料上产生缺失。

“长期护理保险应当成为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这五大基本保险之外的第六个社保险种。”戴皓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在五大基本保险之外增加长期护理保险,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社保费用无疑都将进一步增加。如何在不增加、少增加各方负担的前提下,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可以利用当前各地降低保险费率的机会,适时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设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戴皓表示,合众人寿下一步会根据这一险种开发产品,未来希望与养老社区实现对接,让消费者在购买了这一险种后,不论是在家里护理,还是在医院、养老社区甚至专业的护理机构,都能够得到来自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充。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在提案中表示,就长期护理费用的分担机制来说,国际上一般有四种模式,即长期护理津贴模式、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模式以及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模式。鉴于综合国力考虑,试点推行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是最优选择。

“钱”从哪里来?

事实上,长期护理保险在国外已是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之后的第六大保险。比如在德国,护理保险已成为社会保险制度五大支柱之一;在美国,护理保险大约20年前开始推出,目前已占美国人寿保险市场30%的份额。一些国家凭借长期护理保险,几乎实现了费用转嫁和风险共担的全部职能。

“最困难的是在什么地方?是经费的来源。”全国人大代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教授李小鹰,在今年的提案中指出了要推行长期护理保险面临的问题。

李小鹰建议,以基本医保基金为主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来源可以有社会医疗保险(职工或城镇居民)基金、社会支持(慈善捐赠、福彩基金等)资金、未参保居民缴费的资金。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建议从“新农合+社会支持+个人缴费”多渠道筹得。

不过,钱怎么管也是个问题。李小鹰建议,对于筹得的基金实行统一管理,分账核算,统一支付。她认为,由于参保失能老人得到了长期护理服务,慢病得到了管理,医护机构床位周转和资源利用会加强。参保失能老人节省了个体费用,医保基金同等量资金会发挥更大效益。

孙洁的看法则有所不同。她认为,中长期来看,需要考虑单独筹资,不要划转医疗保险账户资金,这样有利于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稳定性,同时主管部门应为人社机构。在基金管理上可以上交社会医疗保险,但要建立专门账户,防止医疗保险基金透支护理保险基金。医保发生的管理费用可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同时护理保险基金遵循现收现付,即年度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此外,业务经办可以与商业保险合作。

规范护理服务水平

2015年11月18日,国办84号文件提出,“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提供体系。”

服务是根本。孙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方式只是一种分担费用的渠道,其核心是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谁来提供护理服务?这是现在最大的制约因素。这一部分无法与保险给付实现对接。另外,在患者依赖程度评估方面,如果各家保险公司自己做评估体系,会非常碎片。”

通常来讲,长期护理保险的配套体系是指护理等级鉴定机构、服务供给遴选机构、护理员培训机构以及质量监管机构,四大机构是长期护理保险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中,关于护理等级鉴定的争论不少,如何判定护理等级、如何应对护理过程中被护理者状态的变化,众说纷纭。

孙洁提议,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老年护理服务分级和失能评估体系。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契机,建立统一的失能等级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级标准,避免出现主管部门不同、服务提供主体不同而带来护理服务等级的认定不同,避免未来老年照护保险出现严重碎片化的局面。

除了制度与标准,服务水平与能力是那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公里”。在老年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中,失能等级评估和护理服务分级是基础,医养结合是前提,费用筹资与待遇支付是核心,护理服务体系提供是重点,而护理服务人员供给是关键。

然而,怎样的服务才是好服务?孙洁主张居家护理优先,“一是加强护理预防的功能,防止老年人失能状况的恶化;二是充分利用家庭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缓解社会照护的压力和失能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三是老年人在亲情、熟悉的环境里,更有利于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

而作为资深的老年心血管科教授,李小鹰从医疗实践的角度也给出了提升服务水平的建议:在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开设医养护结合并且能被长期护理保险覆盖的新型病房。

实际上,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进已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上。2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表示,“我部已经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成立了专门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小组,在山东青岛、上海、吉林长春等地都已开展了试点。我们将总结经验,积极开展国家试点探索,实时出台政策。”

对于有需求的老百姓而言,多少隐约听见点长期护理保险的脚步声了。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