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如何保障老人老有所养

2012-05-292次浏览
小新客服
长期护理险是以款比较好的产品,当老人不能自理时,保险公司会给予赔付,如果保险期限内没有出险,保险金可以转为养老金。面对老年人群,医疗护理是很大的需求,所以要抓住时机,帮老人购买一份保险。

最近,济南小章的妈妈因为乳腺癌住进了医院,小章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只能向单位请了假,白天晚上俩人倒班照顾。小章也想过请陪护,可是陪护价格太高,而且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小章感叹:“人到中年的感觉来得也太快了。

” 80后奔三,80后的父母们也就奔着退休去了,“421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多落在了夹在中间的80后身上。在母亲节来临之际,80后们真该想想怎么给年过半百的父母养老,让自己的担子能轻一点。

50岁以上父母还要不要买保险

保险市场上各种重疾险、寿险产品不少,但针对老年市场的几乎没有。这些产品投保年龄一般就到60岁或65岁,而超过50岁投保,不仅健康审查严格,而且会出现倒挂现象,即保费投入6万,保额只有5万。

50岁以上到底还要不要投保?保险经理赵梅说,父母到了50岁以上投重疾险会比较尴尬,考虑到50岁以上人群目前医保保障比较充分,可以放弃重疾险,但为父母投一份意外险是必要的,以此保障意外的摔伤、扭伤等。

泰康人寿、新华人寿、中国人保等都推出了针对老年人的意外险产品,投保年龄较重疾险放宽,可以到70岁-75岁。

阳光财险推出的“老人骨折险”,创新性的将年龄放宽至85岁,每年保费为100元,保险期为1年,保额最高1万元,不过,针对不同年龄的老人,购买份额是有限制的,50岁至65岁的老人,每人最高可买5份,保险最高保额为5万元,65岁至75岁,每人最高可买2份,保险最高保额2万元,75岁至85岁,每人最高可买1份,保险最高保额1万元。
长期护理险让病床前多份照顾

有句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听上去总让人唏嘘,但现实情况是,儿女照顾有时确实力不从心,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让人身心俱疲。针对这个市场,国内部分保险公司推出了“长期护理险”,实际上就是以资金支持,给病床前请个保姆。这个保险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还很新。

长期护理险不同于意外、医疗等险种,特征比较明显,意外伤害、老年痴呆等疾病引起的不能自理都可以获得赔付。一般来说,判断自理的标准有穿衣、洗澡、饮食、如厕等多个方面,保险公司一般规定其中两个或三个以上标准达不到,保险公司就可以进行赔付。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推出护理计划较早,受益人如果患病可直接获得赔付,如果保险期限内没有患病,保险金可以转为养老金。国泰人寿推出了康顺长期护理险,受益人卧床不能自理,保险公司将每半年支付一次费用,根据保费情况,半年可支付15000元。中国人寿也推出了康馨长期护理计划,投保人60岁之前都可以投保。

长期护理保险可以做到专款专用,当老人不能自理时,保险公司给予赔付,可用这个钱雇请保姆或者支付专业看护机构,若没出险,可以补充养老金。这种保险的缺点也是投保年龄有限制,一般55岁或60岁以上就不能投保了,所以投保还需趁早。

多种方式帮父母养老金增值

在股票交易大厅,时常可以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拿着退休钱炒股。工商银行理财师安先生认为,在高风险的股票市场中,赚少赔多,老人炒股非常不适合,但参与者众多,说明合理的理财渠道仍然很少。

现在年轻人结婚买房子,双方老人都拿出自己的积蓄赞助,甚至倾尽所有,而这无形中分流挤占了他们的养老金,因此孩子为老人积攒部分养老金也是必要的。

理财师认为,养老金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其次是升值,因此可以拆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进行定期储蓄非常必要,急用时可以立刻取出;一部分可以用来增值,买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享受每年3%-10%的收益,同时方便变现;三是购买保险,对于年纪大的父母,重大疾病的保险已经不合适了,只能补充一些意外险和住院医疗,以备专款专用,分红型的养老保险可以补充养老金。

现在不少老人到银行存钱时被说服买成了银保产品,出现了一些纠纷。银保产品本身不错,长期持有可以获得一个较高收益,但毕竟与存款不同,前两年退保的初始费用相当高,不能随时变现,需要格外注意。

养老产业提供巨大商机

一般的产品营销对象都是45岁以下的主力消费人群,忽略了老年人市场。而实际上,这个沉睡的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需求。

据统计,目前济南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97.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6%,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而据全国老龄办城市养老服务调查,目前我国老年人总的服务需求满足率仅为15.9%,还有84.1%的老年人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

总体来说,老人需求分为四大类,包括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医疗保健和护理类。而目前,国内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商品的厂家很少。而有数据统计,在美国,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商品的厂家有1000多个,其中有专门为老人设计生产玩具的。

医疗护理是很大的一部分需求。如果护理机构齐全,专业护理人员可以随雇随到,文章开头的小章夫妇也不会累到唉声叹气。随着“421家庭”渐渐成为社会主流,养老院、专业护理人员、护理机构的供需矛盾将更突出。

在提倡创业的时代,如果能抓住这些商机,不仅能解决自己父母的养老难题,也许还能掘到一桶金。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