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热议“再保险交易中心”

2012-04-174次浏览
小新客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险已从过去单一的险种发展为如今兼具投资理财和保险保障的产品。而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近期的两次重要讲话,引发业界再次热议“再保险交易中心”话题。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近期的两次重要讲话,引发业界再次热议“再保险交易中心”话题。

吴定富在金融改革创新与再保险业发展论坛、上海保险工作会议上屡次提及再保险发展在“十一五”期间的重要角色,尤其在后者上的发言,更强调上海应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主体,研究探索在上海建立再保险交易中心。 

对于上海建立再保险交易中心的设想,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如忠已于今年初提交了成立再保险交易中心的提案。他对记者表示,企盼这个设想能搭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顺风车变为现实。提案内容紧扣再保险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作用,建立再保险交易中心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再保险机构落户上海,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王如忠为再保险中心设计了两种运作模式,一种是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建立虚拟的交易中心,而另一种是参照国际再保险巨头劳合社的模式,建立松散的、非独立法人的再保险交易市场。

希望在上海成立再保险交易中心的想法并非王如忠“拍脑袋”想出来的。近年来,有保险业“安全阀”和保险市场“调控器”作用的再保险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上海的专家学者们几年前就萌发了建立再保险交易中心的念头。由于各种条件尚不完备,这一愿至今仍未实现,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上海再保险中心的建设,缺少天时地利人和。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分析了我国再保险业不够发达的三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再保险公司资本实力不够雄厚,目前,国内惟一的再保险公司中再保险集团对应的承保能力仅为200多亿元,仍然无法满足我国日渐增大的再保险需求;其次,由于缺乏再保险经验,目前,绝大多数再保险仍需分流到国外市场;第三,人才资源相对匮乏,国内再保险经纪人才屈指可数。

日前,中再集团重组上市提上日程的消息不断传来。不论中再重组计划如何,重组行动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是国内整个再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国内再保险的大环境正在逐渐变暖。

在王如忠看来,上海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又为建设再保险交易中心提供了地域优势。“设立上海再保险交易市场,可以与已有的证券、期货、黄金、外汇等交易所一起构成一个更加完整、有机的金融市场体系,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上海作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保险交易中心的地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与证券市场不同的是,再保险市场无法实现实时交易,因此,如何保证足够的再保险交易中心客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再保险经纪人都集中在劳合社,因此,即使如新加坡、中国香港这些较为发达的再保险地区迄今为止仍未形成再保险交易市场或者再保险中心,中国内地的难度就更大了。”大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再保部副部长王忠耀对记者表示。

在王忠耀看来,中国不一定非要建立实体市场,网上虚拟的交易平台可能性更大。不过他同时指出,这一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障碍。比如说,针对某一再保险分出业务,需要向承保人提供详尽资料,并保持互动,但网站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国内现在更多是通过电话、传真和面谈的方式来进行洽谈。

尽管如此,外国再保险巨头的大举进入又为国内再保险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积极因素。“外资的进入虽然加剧了行业竞争,但同时也为中国的再保险业带来了经验和专业人才。尤其是劳合社的进入。”王忠耀说。

王忠耀表示,建立再保险交易中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5年、10年或者更长,当下更为紧迫的是成立更多的中资再保险公司,进一步扩大中资再承保能力,再保险业务潜在的投资方可能是保险公司,现在很多公司都设有再保部门,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加强实力,不过这也要视再保业务的利润情况而定。

随着第三届上海国际保险业展览会的即将开幕,“再保险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将再度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话题,上海建立再保险交易市场或将出现更多闪亮的观点。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