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银行保险”需要理性

2012-05-310次浏览
小新客服
保险业务有着令人欢呼的增长速度,但是银行保险却令人沮丧,保险业要发挥社会管理的功能,不能在比拼中提高费用率。我国的保险业在当前存在着很明显的不理性竞争,新一站给你带来这些经侦的原因分析。

本来,保险业务特别是寿险业务有50%甚至60%以上的增长,应该是一件令人欢呼的事,但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银行保险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看到这个案例讨论,我还是高兴不起来。

如果一家保险企业的增长意味着低效益或者亏损,这恐怕有悖保险股本投资的意义。我们说保险业要发挥“社会管理”的功能,指的是保险业在从事保险保障业务并赢得自己的合理利润的主观条件下,客观上发挥了社会管理的作用,决不是让保险公司都比拼提高费用率,争着亏损,都变成慈善机构。股本都是要赚钱的,有钱赚,企业才能兴旺,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经济才能不断发展。这个道理没有人不知道,但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发展银行保险业务的时候要干“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似乎有些费解。其实这是我国保险业在当前不理性竞争的必然。而不理性竞争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些公司找不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这在一些中小保险公司中显得更加突出。不少中小保险公司不顾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都瞄准中国人寿、中国人保这些大公司,都想在短时间里当上保险行里的“大哥大”,成为“保险集团”、“金控公司”。他们选择的“战略”,就是趁现在市场主体还不多的情况,抓紧“跑马占荒”,先“圈”地盘,再说效益,先“铺摊”,再“赚钱”。在这种“战略”之下,就不惜代价地扩大业务规模。这种“战略”的依据之一就是所谓“现金流承保”,有了足够的现金流,可以通过投资赚钱。像外国公司那样,用投资利润填补“承保亏损”。岂不知这种“战略”实际上需要两种前提:第一,公司本身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第二,要有很好的投资环境。而据我所知,有一些中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甚至严重不足,应付日常业务的运转常常捉襟见肘,颇感狼狈。而他们实际上又面临着我国并不那么理想的投资环境,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的10年时间里,股市也就是在2006年和2007年令人狂热了一阵。今年的投资形势并不乐观,那么,费差损导致的整个公司低利润率甚至亏损就要困扰某些公司老总们一段时间了。可见,要学外国先要分析国情,不能只学“表”不知“里”,只学“标”不学“本”。我不知道这种“学费”还要交到何时为止!要懂得市场细分的理论和实践,因时因地制宜地发展自己。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