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来说,科技创业哪家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科技公司中,以色列的科技公司是除美国以外最多的,多于欧洲、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中国公司的总和。
那么有着“科技创业之国”之称以色列是如何看待科技遇上教育呢?在科技和其他产业电光火石、干柴烈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融合之下,为什么教育和科技的相遇却如此半温不火、貌合神离?
照搬无法颠覆传统教育
近几年我们谈论的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数字化教材,这些在线教育的热词看似热闹,但却落地困难。智能白板、慕课、学习管理系统在收获大量投资和关注的同时,更多的只是将线下已有的教学方式搬到了线上,无法完成“颠覆”之举。
“对于教育科技,我们还在路灯下寻找方向,也就是说是在已经存在的教育系统的结构下去应用科技,那么我们找到的只能是巩固现有教育体系的科技,而不是颠覆或是重新定义教育的科技。”
那么以色列看好怎么的教育科技趋势呢?怎样的教育科技趋势可以担当颠覆教育?“我们建议将注意力转向两类领域:一类是可以被叫做’隐形工具'的技术;另一类是我们称之为'屏幕以外的科技’。”
发现那些“隐形技术”
隐形工具指的是与学校或者学习相关的技术工具,但同时这些工具并不是狭义的“教育科技”,因为所有人都在使用,比如各种云盘、社交网站和视频网站。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就是满足了我们在非教育场景下也有的需求。同时学生和老师们也会自然而然的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学习和教学的日常中。
但我们设计教育产品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假设,就是用户在教育框架下的需求不同于一般人的。“基于这样的假设,指向教育的设备,包括学生平板、感应器,clickers,智能白板等,我们看到的用户体验似乎是为50年代的人设计的;而那些教育游戏,孩子们玩他们的唯一动机就是如果不玩这些游戏就只能听老师枯燥的讲课。
如果认为教育科技所涉及的用户和其他科技产品的用户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那么一旦有竞争品,在这个假设下设计出来的教育科技产品将会马上被抛弃。”
无人机可以带你飞
这个广泛的定义包括在过去两年来不断成熟的技术:VR(虚拟现实)、3D打印、创客文化、无人机、物联网等等。在表面上看,这些技术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他们都会经常出现在科技杂志上。
但它们之间其实有着紧密的关系:它们重新定义了我们如何遇见现实,界于虚拟和现实之间、实体与认知之间、体感与智能之间、真实与想象之间、有趣和有用之间;同时它们重新定义了交流,以及我们与时间和空间的互动。
而这些技术所能引发的学习空间是巨大而令人兴奋的。比如与无人机,就是激发学习者去学习编程、物理以及创造发明最好的孵化器;而创客文化所倡导的积极参与让我们重新思考动手做、做中学;而虚拟现实工具则让学习者能够通过实验、模拟去体验全浸入式的学习。
创新文化和创新DNA是从教育开始的,在以色列我们在学校里都会教他们创新思维,教他们创新才能取得成功。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我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在我们一旦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的原理之后,老师就会让我们去想其他的方式去解题,就会告诉我们除了运用这个方法之外你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完成加减乘除,然后老师就会说你可能想出来的新的方法比这个方法更简单,而且对于你来讲也更方便理解,所以老师就会特别鼓励我们找到一些新的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