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站保险 保险学堂 保险行业 保险从业人员 对保险业“跳槽”现象的思考

对保险业“跳槽”现象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12.02.29

导读:保险从业人员“跳槽”频繁的现象已不足为奇,对此的诸多议论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笔者也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随着保险市场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多,保险从业人员由此及彼的“跳槽”现象显得愈发突出,随之对此也出现了诸多议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笔者也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其一,倘若对上述现象作客观地分析,不难发现,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时算起,人保独家经营的状况一直持续了15年余,之后陆续有其他保险公司进入市场,但总体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对保险员工队伍没有造成太大冲击。但由于近年来保险市场实行改革开放,引入了竞争机制,保险主体迅速增加,仅以津门为例,如今光是财险公司就达16家,还有1家公司即将投入运作。不妨想想看,从一支独秀到群雄逐鹿,同业之间的角逐近乎白热化,竞争焦点之一就是人才之争。换句话说,外部环境已经从计划经济转换为市场经济,公司内部的经营机制肯定会发生质的变化,用人机制的改革则首当其冲。尤其是以经营各类风险为己任的保险业,其明显有别于其他行业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业务程序和服务手段必须有具备专业资质与经验的人员来领衔担纲,特殊氛围和业务需求导致了业内人员的快速流动,这似乎是市场经济机制确立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其二,尽管上述情况是不争的事实,可就一个单位而言,面对着接踵而至的同业公司的招兵买马和鼓动宣传,出现一些欲改换门庭谋求发展的员工不足为奇,因为人员外流在给公司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公司经营注入了新鲜活力,促使公司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调整思路,重视人才,加大投入,理顺人心,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忠诚度,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增加后劲。当然,凡事须有度,如果在不长的时间里,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纷纷“跳槽”,不光对公司的正常业务发展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在员工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甚至波及到客户群体,使公司的公信力和信任度大打折扣,因而,对这种情况绝不能掉以轻心。公司应采取的举措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有的放矢,妥善处置,以人为本,和谐为基,防止造成“多米诺骨牌”的负面效应。

其三,有一个问题始终不容回避,那就是作为保险从业人员究竟该如何看待“跳槽”呢?首先,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特别是对青年员工来说,只有把人生理想和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象螺丝钉一样紧紧地钉在公司这架大机器上,发出炫目的光和炙手的热。其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挑战,适应市场,一方面确实要破除过去那种“从一而终”的狭隘理念束缚,当真正的机遇来临时,要摒弃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敢于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不要轻易失去弥足珍贵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这就是头脑要清醒,心态须平和,判断应理性,绝不能“扔进篮中全是菜”,避免陷入人才流动的误区。其三,尤其值得警醒的是,有的人将“跳槽”看得过于轻松草率,把关乎到自身前途的大事竟然当作儿戏一般,有的人在四年之中竟然跳了四次槽,换了五家保险公司,甚至进入新公司不足一年立马又想跳。如此频繁的更迭易帜使个人的心态变得喧嚣浮躁,工作稍有不如意就想走人离开,仿佛是职场里的匆匆过客,所以一事无成。一位“跳槽闪客”曾私下讲:跳槽如同患上职业病,从早到晚静不下心来,不能认真做事,宽容待人,完善自身,工作上稍有不顺就想再跳,这样下去又怎能干好工作创出业绩呢,肯定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改革开放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也给保险员工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与矛盾同在的态势,每个人都应准确定位,把握机会,脚踏实地,实现价值,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

新一站向您推荐

旅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二
旅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二 太平洋产险
3天低至2.9元,意外住院等多项补贴,20万意外保...
1周岁-69周岁;适合于境内旅游、在景区参加高风险运动人士
查看详情 ¥2.90
新一站“逍遥游”境内旅游保险
新一站“逍遥游”境内旅游保险 太平洋产险
可保本市出行,每天1元
1周岁-85周岁;境内出游人士
查看详情 ¥1.00
买保险
我的足迹
保险规划
关注我们
投诉反馈
返回顶部
关闭
vm-tel-xyz-produc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