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春天,新质生产力成为“两会时间”高频词。观察世界“创新版图”可见,中国在基础研究、数字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兴起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国经济有望迈向质量更优、动力更充沛的增长轨道。
新的突破:抓住创新“牛鼻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当前正值新质生产力形成关键时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新”之处在于科技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引领性。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目前,中国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已初见成效。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被称为“新三样”的产业,出口额于2023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也涌现出不断的创新成果。
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通过新质生产力带动科技创新,进而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线,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新的布局:崇尚“新”亦不忘“旧”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认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质量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
知乎创始人、CEO周源认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变化,指向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中国正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种子选手”,这些产业代表着未来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能量。
同时,传统产业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传统产业引入新质生产力,实现“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开辟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指出,新质生产力开拓了对新经济认知的新视角,资本市场也将更多从产业发展规律出发,挖掘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新的谋划:注入“源头活水”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依靠人才,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应统筹协调科技创新路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产业发展路径和教育发展路径,推动“愿景图”早日变为“实景图”。
周源提出,要调动社会力量建设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以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特点,追求质量优异,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不断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