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迎来了新的创新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计划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首次发行规模为1万亿元人民币。
超长期特别国债并非新鲜事物。例如在2020年,中国曾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专家指出,此次拟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至少三个特殊之处。
首先是特殊的时间。从债券的发行期限来看,“超长期”通常意味着发行期限不低于10年。中国此前曾发行过10年期、15年期、20年期、30年期、50年期等不同期限的国债。自2023年底以来,一些地方的会议和文件已开始谋划项目以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显示各方对于这一政策工具的期待。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根据一季度各省目前公布的新增债券发行计划,专项债规模较去年有所下降,部分地方的申报项目难以达到专项债预期收益要求。超长期国债在项目审批和发行使用上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长期综合社会回报率。
其次是特殊的用途。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信息,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为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相关资金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有望更好支持扩大内需和有效投资。一些地方政府会议透露的信息显示,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将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领域等。
第三是特殊的意义。中国官方已明确提出,要多做有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的事情。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仅带来实际资金支持,更是为经济发展送上一剂“定心丸”。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表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于提振各方信心具有重要帮助”。如果这些资金能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作,也将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告诉中新社记者,超长期国债可以保障持续、稳定的财政支出。中国拟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可以在中央财政适度加杠杆的情况下,根据市场和经济情况选择时机发行,以期平衡地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债务压力的不平衡性。
章俊也认为,与普通国债相比,超长期债券有助于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通过时间换取空间来解决经济发展和地方债务之间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