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外贸企业积极转内销应对疫情冲击

2020-05-07475次浏览
小新客服
随着国外疫情持续蔓延,不少积极复产的外贸企业遭遇了新的困境和挑战,订单取消、外需短期下滑

随着国外疫情持续蔓延,不少积极复产的外贸企业遭遇了新的困境和挑战,订单取消、外需短期下滑。相比高技术型外贸企业,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容易受到海外订单减少或取消、外需短期下滑、增长乏力、库存积压、现金流不畅等棘手问题的冲击,给企业发展和员工就业带来影响。4月中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外贸企业开始眼睛向内,主动寻找通过内销在国内消费大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目前,直播带货、网上销售等“新零售”平台成为许多外贸出口企业寻找内销市场的新途径。

在商务部等部门组织指导下,五一期间,百余家电商企业同时上线专场、专区,第二届“双品网购节”正式启动。参与活动企业主动积极,而其中外贸企业表现亮眼。根据参与活动的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10万家外贸工厂涌入“双品节”会场,超8000家是新店铺。有的外贸商家上线入驻后,从原日均销售1000件快速增长到活动首日热卖6万余件。对外贸企业而言,拓展内销渠道,除了传统的线下渠道铺设外,借助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等新渠道的数字化方式也成为主推动力。

但是,对于加速探索出口转内销的外贸企业而言,不仅面临从以前小打小闹顺手搞点内销全面转向“触电上网”重点拓展内销渠道的转变,还需要从着力解决重新整合规划拓展销售渠道难入手,同时解决生产线转向难、品牌建设难等问题。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对外贸易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中的新定位,只有从具有长期战略性的政府政策配套和企业主动转型规划两个方面发力,才能真正加速外贸企业适应国际经济新趋势和国际贸易新变化的进程,在冲击和挑战中转得好,转得快,有发展。

从政策发力的角度,在目前暂免加工贸易内销缓税利息至年底、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至所有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外,要将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的政策从对特定行业、特定监管区域的支持向更广范围的企业拓展,尤其要是从更长周期应对国际贸易需求变化新情况出发,在外贸企业国内销售促进、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解决相关税收制度衔接、加快完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精准性、搭建内销展示交流的展会展览平台,扶持外贸企业参与国内重大建设项目投标、与更多国内采购商对接等方面出台为外贸企业加速转内销的减负助力措施,在疫情冲击背景下推进改变多年来中国外贸企业单一依赖国外订单而缺少内生动力的状态。

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合作,线上线下同步展示销售优质出口产品,推动内销规模化、品牌化,更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离不开外贸企业的主动作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不少外贸企业主动改变过度外向依赖的发展路径,向国内市场要销售增长。而经过10多年高速发展的国内消费市场,对优质产品的需求保持着高位增长。不是缺消费力,缺的是能够生产出性价比更高的优质产品的企业。外贸企业在此次疫情冲击下要尽早实现转危为机,就需要主动加速自我转型。出口转内销背后是多元化布局、品牌化探索、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等全方位的调整与改变,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有些外贸企业出于成本、品牌竞争力等方面考虑,不想转、不敢转、不愿转。但是在外需萎缩背景下,不主动进行自我转型,不主动把产品进行内销转化或许只会走进“死胡同”。

为此,地方各级政府除了与商协会、电商平台合作,推动优势外贸产品线上内销,设立产品专区、电商专区外,更多还要将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转内销的扶持政策进一步细化,落实好,不能仅仅将销售渠道的解决作为真正意义上实现“出口转内销”的唯一选择,需要对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辅导、支持和“真金白银”的帮助,让更多对外贸易企业走出当下的困境,在“出口转内销”的转型中提升自身发展功力,为扎实推进外贸稳中提质持续发力。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