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樊晶光主任就高温天气下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中暑以及采取急救措施进行了解答。他指出,中暑通常呈现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面色潮红等症状时,可能是中暑的先兆;短暂、间歇的肌肉痉挛可能是钠盐丢失引起的热痉挛;而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症状可能是体液和钠盐丢失过多导致的热衰竭。最严重的情况是热射病,表现为急骤高热、皮肤干热和意识障碍等症状,甚至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樊晶光建议,一旦出现中暑先兆,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如出现肌肉痉挛,可适量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料;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而皮肤灼热、意识模糊、言语不清甚至昏迷等情况则需要立即就医。
另一方面,广州日报记者走访发现,近期广州气温持续攀升,民众对防暑药物、眼药、驱虫药等的需求明显增加。防暑药物受到青睐,但并无特效预防药物,因此建议随身携带但不提前服用。此外,眼药水、驱虫药的销售也呈上升趋势。针对眼部健康问题,专家提醒上班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警惕“干眼症”等眼部疾病风险。
在药物需求方面,清热降火药物销售量也在增加,部分消费者可能因食用过多荔枝或熬夜而导致“上火”。专业药师建议,对于清热降火需求,可适量选择口炎清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
总的来说,高温天气下,及时辨别中暑症状并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同时合理选择和使用防暑药物、眼药、驱虫药等,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