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站保险 保险学堂 阅读 热门 保险怎样买才划算(中)

保险怎样买才划算(中)

发布日期: 2018.01.10

导读:【导读】本质上,保险机构不是活雷锋,所以买保险本质上一定是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在你无法承担自己的病、残、老、死的风险之前,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即可

保险怎样买才划算(中)

一、保险创新在路上

之前有篇关于保险的报道在网上遭受热议,和大家分享一下:

案件还原:刘女士称,当时向其介绍保险产品的人说5年后能取回本金和收益,自己就认为合同期限为5年;去年某人寿保险北京分公司的人称要再过5年才能取回本金,就以为是签了10年合同;但回家后仔细一看才发现,合同竟然长达104年。刘女士说,“这太荒唐了,入保时我38岁,怎么可能再活104年,我儿子都受益不了,得等到孙子了。”

上图是这条新闻后的评论。保险行业,被不专业的媒体,和不负责的销售人员,一刀刀的割肉流血。在媒体诱导下,都在批判居然卖给30岁的人104年期限的产品!

实际上,从产品角度,并没任何问题。因为这是款终身保险,所有终身保险,都有默认的终生年龄作为精算依据,常见的是100岁和106岁。而从这篇新闻的截图可以看出:被保险人是男性,也就是投诉人的孩子。基本可以推测,这份保险是买给其孩子的,当时小孩2岁,106岁的默认终生年龄下,保障期限104年。而非30多岁的投保人给自己买份104年保障期限的产品。

媒体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太想搞出个大新闻,而没有往下深究,歪曲了这个投诉的核心问题——销售误导。但经媒体的不专业报道,社会上更关注“保险是骗人的”,而非“销售人员有问题”。

本质上,保险机构不是活雷锋,都是要赚钱的,所以买保险本质上一定是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博弈。在你无法承担自己的病、残、老、死的风险之前,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即可。如果你有几千万了,保险只是你的财富传承工具而已。

二、海外保险

这两年随着人民币贬值的预期,香港保险火了起来。

香港保险并非人人都适合

香港保险并非人人都适合,尤其是普通中产家庭,配置足够国内产品后,且支付能力较强时,才建议海外高端医疗保险。不建议国内任何保险都没有,直接购买香港保险。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买香港保险的,还是出于人云亦云,完全没做过家庭财务分析。保险买错的后果,可能要多年后才会发现,而且往往会让人非常痛苦。的确香港保险保费比大陆便宜,但毕竟是外币,从保障一辈子的角度看,不能赌RMB必然贬值一辈子,需要和境内保险产品共同配置,对冲风险。

香港保险迷一样的分红率

先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股票配置比例: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香港保诚保险2015年资产配置比例: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美国寿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资料来源:美联储

英国寿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资料来源:英国保险业协会

日本寿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

资料来源:日本寿险业协会

中、美、日寿险公司,投资于股市等权益类资产占比,在10%左右;香港和英国的寿险公司,投资于权股市等资产的占比,远高于前者,在50%左右,非常激进,而高分红正是香港保险最大的卖点。

海外保单杠杆杠杆再杠杆

小编遇过不少客人拿海外保单来咨询,一般海外产品总体成熟,但最怕的就是加杠杆。比如美国保单,如某美国终身保单,保额100万美金起,实际杠杆已非常大,很适合中老年以上的中高净值人士,做传承规划,本身是好产品。

但经常被建议加杠杆买,如“通过保单质押,本来可以买100万美金保额的,可以买500万美金保额,用保单分红覆盖借款利息。这样过世后,给子女的赔付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可实际上这么干,保险公司产品多卖了,销售人员佣金多拿了,提供保费融资的银行赚到利息了,所有的风险全部在买保险的人身上:万一分红覆盖不了佣金支出,或者出现其他的问题。所以,无数的血淋淋案例,保险产品本身并不是骗子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

新一站向您推荐

旅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二
旅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二 太平洋产险
3天低至2.9元,意外住院等多项补贴,20万意外保...
1周岁-69周岁;适合于境内旅游、在景区参加高风险运动人士
查看详情 ¥2.90
新一站“逍遥游”境内旅游保险
新一站“逍遥游”境内旅游保险 太平洋产险
可保本市出行,每天1元
1周岁-85周岁;境内出游人士
查看详情 ¥1.00
买保险
我的足迹
保险规划
关注我们
投诉反馈
返回顶部
关闭
vm-tel-xyz-produc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