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理财慎防进入三个误区
发布日期: 2012.03.16
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收入都有所提高,并且还有了积蓄。面对自己的收入积蓄很多人就开始思考是不是要进行理财。但是大家在进行理财的时候要防止陷入三个误区。
最近几年来,不论股市还是房市,那波澜壮阔的上涨和触目惊心的下跌,让投资者感受着欢欣鼓舞,感受着撕心裂肺。事实上,无论投资于哪一类资产,无论实际的投资收益情况如何,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其“理财”的目的是简单而相似的: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最大化的实现投资收益。
美国学者Gibson1986年发表于《金融分析家杂志》上的一篇名为“组合绩效的决定”的文章表明:投资收益的91.5%由资产配置决定。也就是说,剔除资产配置所产生的收益,具体的证券品种选择、择时操作以及其他因素所带来的投资收益所占比重不足10%。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长期来看,做出进入或退出股票市场的决定,就决定了投资收益的90%以上。国内因为市场有效性不及美国市场,相关研究的结论大多支持70%左右的投资收益来自于资产配置。
作为普通投资者,要想达到自己“理财”的目的,重点在于把握资产配置。广义上讲,资产主要分为三大类:权益类资产,以股票为典型代表的、投资收益主要由价格波动带来的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其他个人资产。资产配置就是根据投资者本身对收益的要求、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市场形势的分析判断进行有效的大类资产比例划分。而在某类资产中具体选择哪个品种、进入和推出的具体时点选择、方式选择,并不是资产配置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下面我们就投资人“理财”与“资产配置”中的几个误区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去阐述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以达理财目的。
误区一:在理财中完全忽视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我们既然知道了投资收益的绝大多数来自于大类资产配置,那么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就应该集中于,在目前的情况下,如何将个人资产在各大类资产之间进行分配。可实际的情况刚好相反,很多投资人花费相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应该买入哪支股票,什么价位买入,什么价位卖出的问题。这就是投资中对80/20法则的“倒用”:花费80%的精力,来做只能带来20%收益的事情;而可以带来80%收益的决策,却只用甚至不到20%的精力考虑。
误区二:把资产配置与分散化投资完全等同起来。过去的2008年,市场给投资者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风险教育课,而这堂课过高的学费却让很多投资者走入了另外的极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完全的分散化投资,将自己的资产在各大类的资产、产品中平均化的分配。而更可悲的是,很多投资理财机构中的理财顾问们,也把这样的分散化投资称之为对客户进行“资产配置”,以防范风险。投资是概率事件,投资的本质就是不断的提高赚钱概率而降低赔钱概率的过程。而资产配置追求的是“提高确定性”,也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分析各类资产赚钱概率的大小,对于赚钱概率大的资产,加大其配置的比例;对于赚钱概率小的资产,哪怕后来证明可以带来很高收益,也要降低配置比例甚至不予配置。比如,在2008下半年,经历了风险教育的投资者如果仅仅是分散化投资,依然不能避免亏损;而如果选择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与赚钱概率很高的债券相关产品,则收益率依然令人满意。
误区三:我拥有“专家”帮我理财,不用自己多操心。还是让我们再次回顾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投资收益吧?是资产配置,是不同情况下个人资产在各大类资产之间进行分配和转换,决定我们90%以上的收益。那我们再来看一下,你的股票经纪人可以帮你购买国债吗?你的基金管理精英团队可以帮你购买黄金吗?这些专家虽然有一些优化设计过的产品,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资产的配置,但依然无法逃脱其领域性的限制,也依然需要我们做出在不同产品间转换的决策。在我们的投资决策中,不要迷信于某一类“专家”,当我们的股票经纪人推荐一支股票的时候,记得对他说:“请等一等,先告诉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买股票?为什么不是去买黄金或者债券呢?”
资产配置是普通投资者理财的关键所在,其所包含的内容绝非上述几个简单的“误区”所能涵盖。本文仅希望通过对一些误区的分析和探讨,引起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的重视,希望投资者正视资产配置的重要作用,并去理解何谓真正的资产配置。
新一站向您推荐
- 新一站普乐保专属医疗险
- 健告宽松,职业要求宽松,300万医疗保障,含重疾绿...
- 出生满28天-45周岁;身体健康、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人士
- 查看详情 ¥300.00 起
- 君安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 日常公共交通全覆盖,飞机/轮船/高铁,地铁/出租车...
- 出生满30天-85周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士
- 查看详情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