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站保险 保险学堂 阅读 热门 非大陆保险代理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非大陆保险代理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发布日期: 2017.12.07

导读:【导读】非大陆保险代理人是怎样一种体验?保险业及保险人在香港的地位是怎么样的?香港保险代理人的日常是怎样的?

非大陆保险代理人是怎样一种体验?

???????

【本篇分享摘自网络】

笔者于2014年通过香港优才计划获得香港居留权,成为一名香港保险代理人,下面分几个部分和大家分享笔者在香港做保险代理的体验:

一、保险业及保险人在香港的地位

一提到香港,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与购物,其实作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的保险业也是相当发达的,根据香港保监处的数据,香港是全球人均保费最高的前十个国家和地区之一,人均保费高达3.3万港元,有效投保率为150%;在这个只有110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里,拥有158家保险公司(国内满打满算也就130家左右),保险从业人员有35706人。2015年上半年,整个保险业的保费收入为1849亿港元,占香港GDP的16.2%。对比国内的保险业,2015年上半年国内产险跟寿险保费收入为13702亿人民币,只占国内GDP的4.6%。

保险业在香港总的来说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香港立法会有一个席位专门留给保险业届人士。另外笔者搜遍谷歌百度,发现网上关于香港保险负面报道还是比较少的,特别在香港本地的网站或社区。另外根据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的数据,2014年共接获603宗保险投诉,创历年新高。但即便创了新高,对于这个拥有11,455,774张有效保单的香港来说,603宗投诉也只占保单总量的0.00526%;而国内根据保监会的数据,2014年仅北京就接到了有效投诉5089件。

对于保险代理人这个职业在香港普通人的印象中也是个中性职业,不象医生律师议员那样受人尊敬,也不会有“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这样的说法,至少在我香港的亲戚朋友圈是如此。

二、如何成为保险代理人

要成为保险代理人,首先要取得保险代理人牌照。与国内只考一门不同,香港分一般保险、长期保险、投资相连保险和强积金四种牌照,考试首先考一门基础的保险原理,然后考各种特定的险种,这些险种可以全考下来,也可以只考一种特定的险种。考试总的来说并不难,只要花点心思认真准备都是可以过关的,但相比国内的还是要难好多,主要是分的细考得也比较细。

通过代理人考试等半个月左右拿到牌照后就可以到保险公司办理入职了,入职后当然就是新人培训,与国内打鸡血灌鸡汤不同,香港新人培训第一堂课是法律法规的培训,主要告诉你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红线在哪里,踩了有什么后果等等,之后的课程才是产品培训,培训完成后要通过考试后方能上岗。

平心而论,代理人的培训课程还是很多的,除新人课程外,大部分课程都不是强制上的,你可以自由选择上还是不上,不过一旦报名了,就一定要上,否则就会罚款。保监处要求每个代理人每年必须修够10分才能保持牌照的有效性,所以上课还是有必要的。

三、代理人的日常工作

香港保险代理人的工作非常有弹性的,不用每天打卡上班,也不用去公司报道,时间完全由你自己安排,当然保险公司也不会给你底薪。你工作与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想办法扩大一下人脉圈子,有业务了就回公司处理。

工作压力来说也不是很大,因为公司每年考核一次,主要是要完成多少保底的任务,但这个也不是硬性要求,培训学分是硬性要求,业绩是有弹性的,很多没有达到业绩要求的代理人只要经常去上课培训,一般公司还是会保留资格的。其实这个任务也真心不高,很多人一单就完成任务了。

相比国内的同行,他们的压力比我们要大很多,笔者有朋友在国内保险公司工作,他们每天要打卡开早会,每天打鸡血灌鸡汤,每个月考核一次,要求每月至少出一单,如果出不了,就会被层层领导找去谈话,如果连续三个月都出不了单,就会被开除了。所以他们的压力很大。

来到香港后才发现这边做保险跟国内的完全不同,笔者所在的团队一个星期原则上开二次会,但不是强制出席,有事可以不去,一般我们会尽量抽时间参加分享会,毕竟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的分享会也跟国内同行的早会很不同,更像普通公司的日常会议:大家坐在小会议室,会议开始后主讲人打开PPT,首先讲讲公司最新的资讯政策,总结一下过去一周团队的业务情况,然后对某一产品或专题进行培训,培训完后就是自由提问交流,讨论完后就散会,然后大家该干嘛就干嘛,完全不是国内保险公司那种遍地鸡血的会议。

另外,保险代理人的素质普遍比较高,笔者所在的团队大部分成员拥有大学以上的学历,有本科生、有研究生生,还有博士;职业有教师、医生、律师、知名主持人、财务分析师,银行职员等等。总体来说他们还是比较专业和负责的,也很愿意分享,我们有一个交流群,新人有问题只要在群里发出来,很快就会有人回答,整个团队气氛相当融洽。香港保险业的口碑那么好,与自由竞争(158家保险公司服务700万人口,如果没有真本事靠忽悠是很难长期立足的)、政府监管和代理人的素质分不开的。

四、说说保险公司

总的来说,香港保险公司(至少是笔者所在的保险公司)还是比较人性化和厚道的,举个例子来说,香港保险公司一般只认可国内三甲以上的医院,如果去非认可医院看病住院一般是不能理赔的。不过也有例外,例如你得了急性阑尾炎要马上做住院手术,而当地没有三甲医院或来不及去三甲医院,这时你就是去非认可医院做手术,保险公司也会把钱赔给你;再如前段时间的曼谷爆炸,因为是恐怖袭击,国内一般会作为不可抵抗因素不赔的,但香港一般是赔的,香港的意外险也有战争或恐怖袭击不赔的约定,但香港保险公司认为,在恐怖袭击发生之前,没有人知道会发生恐怖袭击,如果因此不赔对投保人不公平,所以要赔;但是如果去香港政府发布了旅游警示的地方,例如阿富汗、伊拉克,这时被恐怖分子炸了就不赔了。

另外公司对于代理人来说也是比较厚道的,例如公司开展一个促销活动,买保险打多少折,公司收到的钱少了,但公司还是按没有打折时的保费给代理人计算佣金,就是打折促销是公司的行为,不会影响到代理人的收益,这点也是比较厚道的。

公司的资料很丰富,笔者公司上有一个资料库开放给所有代理人,在那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自己想要的资料。香港的长期保险大部分都是有分红的产品,分红保险一般由保证收益和非保证收益两部分组成。对于一个数据控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数据说话,未来怎样谁也不知道,但历史数据起码能说明一些问题,笔者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历史优久的保险公司,公司资料保存的很完整,连一百多年前的年报数据都可以找到。

所以分析非保证收益靠不靠谱,看历史分红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笔者在公司资料库查找历年来的分红数据,结果发现万恶的资本主义企业说话还是比较算话的,承诺了的东西,即使说明是非保证的,也不会有太多的水分,基本上都是可以实现,我主要查看了公司2000年以后的分红记录,结果发现每年的分红基本上都能达到预期数据,即使是03年非典和08年金融海啸时期,除了几个产品稍低于预期以外,其他的都能达到预期目标。后来才了解到,原来公司有一个平准基金在里面起作用。这个基金主要的目的就是平衡收益,让每年的分红数据不会偏离预期太多。在好的年份,公司将超出预期的收益部分的利润放到这个基金里面,等到不好的年份就将这些钱拿出来补充不足的分红数据。这样保证每年的分红跟之前的预期都差不多,有利于引导客户的心理预期,让客户不会在好的年份产生过高的期望,也不会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怨声载道。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

新一站向您推荐

新一站综合意外险短期计划2
新一站综合意外险短期计划2 中国人寿财险
实习生、短期工,10万意外保额
18周岁-60周岁;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生活的自然人
查看详情 ¥16.00
旅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二
旅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二 太平洋产险
3天低至2.9元,意外住院等多项补贴,20万意外保...
1周岁-69周岁;适合于境内旅游、在景区参加高风险运动人士
查看详情 ¥2.90
买保险
我的足迹
保险规划
关注我们
投诉反馈
返回顶部
关闭
vm-tel-xyz-produc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