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改革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到新医改方案公布实施为止,大致经历了6个阶段。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易,效果有大小,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8月21日,省委书记罗志军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进行调研。他强调,要抓住我省被列入全国省级医改试点机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为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在座谈会结束时,罗志军说,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也 要看到,医疗卫生事业还是我们发展中的一块“短板”,改革发展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研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 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准确把握江苏民生工作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中央医改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态势,保证医改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力有序 推进。要以我省被列为全国省级医改试点为契机,抓住重点环节,创新体制机制,集中力量突破,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破解医改 这个世界性难题过程中走出有江苏特点的路子、创造有江苏特色的品牌。
座谈会上,部分市县负责同志和公立医院院长、非公立医疗机构负责人、疾控中心主任、基层卫生院院长、医务工作者等,分别就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等问题作了发言。罗志军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不时就有关热点难点问题同大家展开热烈讨论。
罗志军指出,要注重统筹安排,凝聚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合力。强化改革攻坚意识,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推进方案、实施行动、督促检查、改革成果、宣传引导都要抓到位。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积极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激励、医改工作可持续。
罗志军指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目标,明确改革突破口切入点,以重点环节的实质性突破,带动医改整体向前推进。具体来讲,就是着力构建“五个体系”:一是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把公立医院这个服务主体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统筹规划城市大医院、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促进医疗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完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障要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逐步提升政府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提升医保制度运行质量。三是构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向所有基层机构全覆盖,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从制度上破解“以药补医”这个老大难问题。四是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和服务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能力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建立医疗卫生监管体系。在医疗服务定价、药品设备选用、医保资金运作、社会资本准入等方面,拿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配套改革举措,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医疗机构有序发展。
专家说,新医改开始后的近三年时间里,其“工作重心在于增加政府投入,从而提升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保障能力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然而,在‘建机 制’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不多,阻碍了‘保基本’的巩固和‘强基层’的落实。其结果就是政府巨额投入的成效不高,老百姓对新医改好处的切身体会还不多,引 发社会产生了所谓‘无感医改’(即老百姓对医改没有感觉)的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