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龄危机到老龄红利
目前的中国,并非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却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且""未富先老""。2017年前后,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中国劳动人口红利将渐渐消失;下一个人口红利应来自老龄人口,即通过提高老龄人口的消费、纳税和投资能力拉动经济增长。要实现这一点,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不可或缺。而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无奈地成为社保筹集费用的应急手段而形成空账运营,就像用""打补丁""的办法维护一件""碎片化""的养老金旧衫。以长远考虑和顶层设计取代短期行为,是我国养老金改革的迫切课题。
社会统筹国民化
养老金政策是消除老龄人口贫困,而社会统筹国民化是重要手段。即通过征收税费建立中央统筹基金,向达到法定年龄的老年人支付基础养老金,以实现其基本生活保障。根据2007年相关数据测算,按照全国社会平均工资30%支付基础养老金,每年总需求为13037.8亿元,占当年GDP的5.29%;按照各地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性支出的50%支付基础养老金,总需求为3797亿元,占GDP的1.52%。
社会统筹养老金是典型的公共品,第一要坚持普惠原则,不排除任何需要养老金的人群;第二要坚持降仍颍灰蛏矸莶钜煸斐善缡有匝辖穑窍绮畋穑饩龉裨薄⑹乱档ノ缓推笠抵肮と龉ば饺禾逯涞难辖鹈堋5比唬辖鹌栈莼坏扔诟闫骄饕澹Ω莞鞯厣缁崞骄ぷ屎褪导氏阎С鏊浇?⒅Ц痘疲部梢蚬毕状笮?根据纳税和缴费)体现合理差异。
在制度层面,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城镇企业职工的基础养老金、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城市的养老补贴,乃至向老龄人口支付的最低生活保证金等,均可以向中央统筹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并轨。
个人账户全民化
养老金政策目标之二,是使纳税人拥有体面的退休生活,个人账户全民化是重要途径。即通过延期征税政策和个人养老金账户治理机制,鼓励居民在一生中""择时酌情""地储蓄和经营养老金,以保证老年生活幸福无忧。
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典型的准公共品,具有排他性和市场运营属性。应通过延期纳税政策鼓励人人建立养老金账户,合理引导全民酌情储蓄养老金、择时经营养老金,国家则明确保护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财产权益。政府有责任建立养老金安全运营机制,坚持信托原则、强化受托人制度、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监管制度。
在制度层面,目前中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城市居民个人养老储蓄账户、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等;无论钱来自政府补贴、雇主缴费或个人储蓄,一旦进入个人账户,都属于养老金范畴,其运营规则和安全要求是一致的,应当尽快整合,在良好的治理环境下投资运营。我国的企业年金在金融海啸中表现稳健,关键就在于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的相对完善。
个人养老金账户是信息化社会管理社会工程的工具,不仅可以实现个人终生平滑消费,还具有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和提高国家金融竞争力等多种公共价值。可以想象,3亿老龄人口人均10万元养老基金,将对中国资本市场结构和治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养老金保险系列常识之二
嘉实基金养老金研究小组
什么是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需强调说明的是,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二,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三,养老保险以社会保险为手段达到保障目的,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必须参加,符合条件者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其费用来源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