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今年开始试点,最低发放标准不会低于1800元/年的低保平均水平,而且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预期还会不断提高。”2月12日,首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专题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综合研究室主任郭建军在谈到今年中央支农新政时表示。
他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刚刚起步,大方向是在全国普遍建立比较成熟的农民养老制度,“这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从初具规模到最后成型,可能需要几十年时间。”
政府分担农民养老责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抓紧制定指导性意见,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央做出决策后,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执行部门正抓紧起草实施方案。
“在我国特定的国情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用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明确财政究竟应当和可能拿出多少钱”。国研中心农村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秦中春说,至于“政府何时拿钱、如何分摊,则是一个公共选择问题,应当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或相应的民主程序做出明确决策”。
两年前,秦以国研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成员的身份,提出要建立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在此前提下设计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基本制度框架,特别是建立农保可转换为城保的通道和机制。
秦主持设计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包括三个要点:
一是建立基本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保障农民的养老金能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进行有效流转,能在不同的保障方式之间进行有效接转,且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资源的保值增值。
二是公共财政要全过程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降低农民参保门槛,提高保障水平。在面向农民的筹资上,要降低门槛,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以政府投资为主,低水平起步,建立农民的最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三是坚持政府统一管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建立动态缴费增长机制,缴费标准随着预期领取的养老金标准的变化而调整,参保人员预期领取的最低养老金水平可与农村低保水平衔接。
“我们当时是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模式来设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秦说,这个框架基本上沿续下来,成为现在各地试点时制度设计的基础。
上述理念在一号文件中得到了完全体现。“强调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明确了政府直接分担农民养老保险的责任,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表示,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还在设计之中,目标是确保满足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需求,但政府分担责任的大小与分担方式、财务模式、监管与经办方式以及缴费与待遇标准等,还需进一步讨论并具体化。
养老标准不低于低保水平
“从试点方案来看,中央只给政策和指导意见,由地方操作实施。”郭建军说,农村养老的政府补贴部分,东部发达地区已经确定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财政一般只补贴中、西部地区。
在当天的专题论坛上,有全国政协委员表示,将在下月的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给中西部65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金。
这位政协委员估算,需要补贴的农村老人约4570万人,每人每月100元,一年不到600亿。他说,“这些老人给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农村靠家庭养老已经靠不住了,财政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他们的养老问题。”
“在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建立这样一个养老制度,很迫切也很有必要。”但是郭建军认为,每月100元的养老标准太低,需要进一步提高。他说,针对特定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国平均水平是1800元/年,作为共享制度的农村养老保险,其最低标准不会低于这个水平。
“《农业法》要求国家财政中三农投入的比例不低于10%,据此计算,去年财政收入6万亿,三农支出5000亿,还有1000亿的预算空间。”郭估计,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一旦建立,这部分财政支出就成为制度性安排,中央考虑到财政收入增长预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会从低标准起步,逐年增加。
他说,新农合开始试点时标准是50元,后来慢慢提高到100元,而且还要继续提高。“农村养老保险也将循此路径,在起步阶段中央会相对慎重,制定一个比较低的标准,以后逐步提高。”
至于今年试点时缴费标准和预期支取的养老标准怎么确定,郭表示,这需要通过科学计算合理安排,还取决于国家财政收支情况,需要等全国人大会通过今年财政预算后才能最终确定。“考虑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省区今年财政将出现负增长,中央财政可以调控的财力也有限。”郭估计,今年的试点范围有限,摊子不会铺得太大,养老金支取标准也不会太高,但肯定不会低于低保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综合研究室发表的试点方案给农村的养老居民带来了好消息,随着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高,农民的养老费用也相应增加,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期待这一试点尽快覆盖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