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私人退休金制度:王者之风
正如《美国建国历程》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美国的建国是倒着走过来的。实际上,美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1875年,美国运通公司的老板为雇员建立了养老金保险计划,标志着美国私人退休金制度横空出世,即养老金制度的第二支柱建立起来。
1935年,罗斯福总统建立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标志着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诞生,即养老金制度的第一支柱建立起来。
这样看来,美国养老金制度的第二支柱建立时间要早于第一支柱整整60年。1935年也因此成为美国对养老金市场发展进行政府干预的开始。
美国私人退休金制度,实际上本身就是纷繁复杂的制度体系,其中以IRAs(个人退休金账户)和401K计划最为著名,我把他们俩称之为“双胞胎”,其中IRAs是哥哥,401K是弟弟。
IRAs
美国政府建立IRAs的初衷是:为当时无法享受私人退休金计划的人员提供退休保障。1974年,美国国会修改了《国内税收收入法案》,规定对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收益免税,但是对缴费不免税。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即著名的ERISA法案),增加了“个人退休金账户”,规定未参加其他退休金计划的雇员可建立IRAs。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个人可以享受两项税收优惠,即缴费免税,投资收益免税,只在退休领取时缴纳个人所得税。于是,旨在推动养老金发展的EET税制,也就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了。
2009年,IRAs的资产规模为4.2万亿美元(2007年为4.78万亿美元),占美国养老金资产总规模的1/4多,覆盖了4600万人,39%的家庭。
401K计划
401K计划也称为401K条款,是指根据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收入法案》第401条第K项的规定。该条款适用于私人公司,为雇主和雇员的养老金存款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401K计划是“以养老为目的”的私人退休金计划。与IRAs一样,适用于EET税制。
401K计划在美国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其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为退休养老进行资产积累的有效机制,正在成为一种美国文化、美国精神。现在,美国的广大家庭中出现了“少儿401K储蓄计划”。父母亲为了鼓励少儿从小就树立节俭观、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复制并创造出了“少儿401K储蓄计划”,即父母亲为少儿建立一个独立的存款账户,当少儿每次将节省下来的零用钱存入该账户时,父母亲也向该账户进行匹配性存钱。这样,少儿节俭意识和储蓄意识就可以得到有效培养。由此可见,401K计划所代表的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正在代代传承。
到2009年,401K计划已经覆盖了30万家企业,4000多万雇员,积累的资产达到2.75万亿美元,占到美国整个DC计划的52%。
当然,由于401K计划的资产主要投资于股票和共同基金,因此,资本市场的风险直接传导于401K计划,并导致资产价值的大幅波动。同时,401K计划在制度设计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的爆发,集中体现了401K计划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第一,单一的本公司股票投资比重过大导致投资结构单一,蕴藏巨大的投资风险。主要由于三大原因,导致401K计划中投资本公司股票的比重过大。一是雇主以本公司股票作为非现金匹配,可以获得税收方面的优惠;二是本公司股票投入401K计划可以确保股票持于友方之手,从而防止公司被竞争对手或其他人恶意收购;三是本公司股票与雇员的养老金“重叠”,可以实现“员工持股”的激励作用。
如果雇员所在的公司发展良好,401K计划的资产会随着本公司股票价格上涨一起增长,具有“双重保险”、“双重激励”的刺激作用。但是,一旦本公司发展失败,401K计划资产随着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一起缩水,就会遭遇“双缺口”、“双重压力”的打击,雇员不但会因为公司裁员而失去工作,还会失去养老金。
第二,雇员通过401K计划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如果继续遵守必须长期持有、并不得在股价管制期予以抛售的规定,将损害雇员的利益。这种规定给本公司高管人员滥用权力,并把损失转嫁给本公司的雇员和其他中小投资者大开方便之门,把雇员的利益完全暴露在资本市场的风险冲击之下。
针对这种状况,美国国会立即提出新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三大内容:
第一,应当在401K计划中明确雇员持有本公司股票的上限。
第二,可以对401K计划参与者售出本公司股票的时间进行一定的限制,但不宜规定太长的期限。
第三,在股票价格管制期间,公司高管人员抛售本公司的股票要有一个明确的限制。
由于各种利益集团参与博弈,各方的利益诉求需要得到考虑和平衡。最后,布什政府建议:允许参加401K计划的雇员在3年后自由出售本公司股票。
总而言之,小小的401K计划,凝聚美国的大智慧。如今它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参照和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