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现代饮食融合:探索中药+餐饮的新可能
近年来,餐饮圈掀起了一股“中药+”的热潮,中药冰淇淋、中药奶茶、中药面包等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上海某甜品店推出的药膳冰淇淋备受关注,但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声音。
针对这一现象,山西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邹本贵指出,中药的功效取决于其性味属性,需要科学合理的搭配才能发挥作用。他强调,含有中药元素的食品在推广前应建立严格的规范体系,对消费者进行明确提示,以避免不良反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可以添加食药物质。今年八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等四种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强调了“药食同源”文化的重要性。
历史上,中药与食材的结合已经根深蒂固,如张仲景的当归羊肉汤等。邹本贵认为,将中药融入食物是一种文化传承,只要应用得当,能够起到调养作用。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出的乌梅汤便是这一理念的现代呈现,根据不同体质和需求精心调配中药材,得到了积极反馈。
对于“中药+”餐饮产业的未来发展,邹本贵认为,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制作含中药成分的食品和饮品,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作用。他强调,未来行业的重点将是如何在保证中药效果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口味和市场需求。
“中药+”餐饮的兴起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种创新融合模式仍需在规范和科学性上不断完善,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