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欧文曾指出,美国制造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竞争的加剧,外国竞争的增加导致政治压力剧增,美国的经济困境成为总统大选的重要议题。回顾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通过限制进口产品来保护国内产业,特别是汽车行业在当时成为政府保护的焦点。
近期,拜登政府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180亿美元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钢铁和铝材、太阳能电池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对美国市场影响有限,出口数量较少,中国车企在北美市场的布局也相对较少。拜登政府此举被解读为政治考量,可能更多地关乎“选票”而非贸易利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美国滥用301关税复审程序表示不满,认为美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而东吴证券研报指出,美国加征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关税可能是为了促进本土新能源行业发展。然而,这一举措也可能对美国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
针对此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蒋炜认为,美国倾向于让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和生产转移到本土,以推动汽车制造业的回归。然而,汽车产业的国际化与开放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合作互利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张翔表示,美国政策可能对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尽管中国车企当前对美国市场的影响有限,业内人士提醒应警惕“连带效应”。历史经验显示,一旦某一国家的产品受限,可能引发其他地区的抵制声音。蒋炜建议,中国汽车制造业应加快海外生产步伐,以减少关税和政策带来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合作共赢才是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