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医院成功转型变为社卫中心

2015-08-012次浏览
小新客服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社区70多岁的王忠霞老人这几天正琢磨着入冬保养的事儿,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打来了电话。“通知我去做一次免费的中医体检,顺便听一下这期的健康课,说是要讲讲中医养生。”和许多街坊一样,王忠霞对这家简称为“红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满意,“中医特色浓,服务项目多,医生负责任”。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社区70多岁的王忠霞老人这几天正琢磨着入冬保养的事儿,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打来了电话。“通知我去做一次免费的中医体检,顺便听一下这期的健康课,说是要讲讲中医养生。”和许多街坊一样,王忠霞对这家简称为“红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满意,“中医特色浓,服务项目多,医生负责任”。
“你要是6年前来这里,听到的绝对是另一番评价。”“红中”主任姚汉金告诉记者,“经历了转型、再创业,我们找到了最佳抓手——中医药。”
医院变为社卫中心
谈起6年前的转型,姚汉金从不讳言当时的艰难和纠结。作为当时的青山区第一医院掌门人,姚汉金治下的医院生存环境极为艰难。“方圆1公里内,公立医院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个个都比我们体量大、设备好;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也不少,服务水平、灵活性比我们强;药房吧,医院对面就有俩……你说我们有什么优势?”姚汉金开始学习和钻研医改文件,他认为国家政策正催化小型综合医院转型。“论做医院,在青山区我们都是最小;但如果转型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就有可能做到最好。”
“转型后,我们该放弃什么?做强什么?”鉴于该片区老龄化程度较高,居民中退休产业工人较多,姚汉金果断取消了妇产科和外科,转而充实深受居民欢迎的中医科,将21个临床科室调整归为4个部分——基本医疗部、公共卫生科、中医科、老年病区。武汉市青山区第一医院就这样一转身,变为红钢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转型前的2006年,我们全院160多人,业务总收入才780万元;转型后一年,中心人员减少,业务收入反而突破2000万元;现在,我们仅中医药综合诊区国医堂的收入,就超过以前医院全年收入的总和。”姚汉金介绍,该中心现已基本实现转型时的预期,不但生存问题解决了,还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社区中医药工作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样板之一。
人员也跟着转型
如果说转型为“红中”带来了效益和荣誉,那么对于“红中”的工作人员来说,转型带来的还包括困惑、再奋斗的艰难和自我满足感。
“原来我是助产士,接生过的孩子少说也有上万名。突然说要转型,还要撤掉妇产科,我们既困惑又恐慌。”主管护士赵维娜告诉记者,大家怕失业,更怕留下来成为无所事事的闲人。但这种担心很快就被证明是多余的。“转型方案一确定,我们这些护士就被送去武汉市中医院培训,学习中医药知识和各项疗法、技能。”
回忆起那段日子,赵维娜坦言非常辛苦:在市医院一学就是大半年,既要记忆背诵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知识,还要反复熟练各项中医技能操作;回来后,要接受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医专家的定期辅导,并应对姚汉金的不时“抽考”。
“姚主任是学中医出身的,那段时间特别爱来国医堂逛,逮人就考,我们只好暗下苦功。”赵维娜一边熟练地给患者进行中药熏蒸、磁振热疗、牵引等各项治疗,一边笑着说,“后来我们练到不怕考了,他倒不考了。”
据了解,该中心国医堂的中医理疗人员绝大多数来自转型前的护理岗位人员,目前她们除了能熟练操作各类中医理疗仪器外,还掌握了刮痧、拔罐、穴位注射等多项技能。
从等人上门到上门服务
从二楼国医堂转回一楼体检处,王忠霞老人已经拿到了自己中医体质辨识后的《检测及养生建议报告》,七八页纸上除了列出她的体质类型、易发疾病、体质得分外,还附有详细的中医健康教育处方、冬季养生要则、个体化调养建议等,首页还有责任医生的名字和手机号。
当天,和王忠霞老人一样前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听养生课的老人有二三十位。“我们都住在这个社区,‘红中’的医生定期上门,询问我们的身体情况,有时可以在家给我们拔罐、刮痧,有需要还给我们安排就诊。”80岁的孙树蓁老人告诉记者,如今,在“红中”看中医已成为习惯,自己这些年也维持了良好的健康状况。
“以前我们办医院是等人上门,现在转型后改为主动上门,转变的是行动,更是心态。”趁着这股子干劲,姚汉金表示要完善转型后的中医药服务模式,“今年国家在公卫服务中加入中医药内容,我们不但要执行好,更计划细致评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针对社区老年人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何突出中医诊疗优势,强化特色和效果,是下一步的努力重点”。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