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一条载有5.43万吨南非玉米的货轮停泊在东莞麻涌港区,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标志着南非玉米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继1月份巴西玉米首次登陆中国后,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地更加多元化,全球玉米供应链进一步增强,国内玉米稳定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作为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虽然粮食连年增产,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库存充足,为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饲料粮仍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短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需求增长迅速,拉动饲料粮需求增加,国内饲料粮长期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大量进口以确保饲料粮供应安全。
玉米作为粮饲兼顾的粮食品种,饲用消费占六成以上。今年一季度,经济回暖明显,消费旺季,肉蛋奶需求旺盛,玉米消费量明显增加。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511万吨,环比增长10.4%,同比增长5.5%,其中玉米在饲料中的占比为38.1%,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玉米饲料需求稳中有升。为确保供应,中国正在实施玉米单产提升行动,并不断拓展玉米进口渠道,掌握玉米进口主动权,确保进口稳定性。
我国从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仅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2010年,我国首次转为玉米净进口国,进口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玉米进口量达到1129万吨,首次突破720万吨进口配额的限制。2021年,玉米进口量达到283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玉米进口量虽下降至2062万吨,但仍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的高位。
美国和乌克兰是我国玉米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为避免风险,中国正在构建粮食进口多元化格局。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玉米进口安全性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加强与世界产粮大国的贸易合作,确保粮食进口的稳定性。今年4月份,中国在粮食外交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签署了有关粮食贸易的协议,推动粮食贸易的安全顺畅发展。
为构建玉米进口多元化格局,中国正在拓展玉米进口来源地,去年以来已开辟缅甸、巴西、南非等新的玉米供应渠道。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口玉米752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285万吨,占总量的37.8%;从巴西进口216万吨,占比28.8%;从乌克兰进口208.6万吨,占比27.7%。仅仅几个月时间,巴西已超越乌克兰,成为中国玉米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
除了拓展进口来源地,中国还应调整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增加大麦、高粱、小麦、碎米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以有效补充国内玉米缺口。通过加强与世界产粮大国的贸易合作,中国将为国内饲料粮供应安全注入持久动力,助力构建更加稳定和安全的粮食供应链。【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