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2号强台风“梅花”席卷而来,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是近期一直“跌跌不休”的海运市场。全球海运量在贸易运输总量中占比超过90%,其中集装箱航运作为主要海运方式之一,其贸易金额占比超过80%,对全球贸易有着深远影响。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2562.12点,较上期下跌10%,已经连续下跌了13周。与此同时,德路里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WCI)已经连续下跌了28周,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也处于近两年内的低位。
一般来说,三季度是全球海上集装箱运输的传统旺季,海运价格通常会上涨,但今年海运价格却持续下跌,这是为何呢?对于曾经遭受“一箱难求”的中国外贸企业来说,这种下跌是否能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呢?
要判断海运价格下跌是否利好,需要综合考量下跌原因及幅度。适度下跌的运价有利于调整全球航运市场的价格水平,而持续暴跌则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尽管海运费用在外贸成本中并非最高,但运费的剧烈波动必然会传导至外贸市场,影响整个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的走势,受欧美国家通胀率上升、地缘政治冲突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国际运力配置失衡、造船市场订单减少也对海运价格造成影响。
当前海运价格的适度下跌有助于调整去年价格的高位,使价格回归相对合理水平。然而,随着外需市场变化,海运价格持续下跌,外贸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困境。随着外国通胀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下降,加之之前囤积的库存尚未消化,许多进口商减少甚至取消订单,未来“订单荒”可能加剧。
中国贸促会调查显示,大多数外贸企业认为订单减少是当前主要困难。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虽有小幅回升,但仍显示市场需求疲弱。外贸面临风险挑战增多,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强化外贸稳增长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外贸企业需关注海运费涨跌,但更需善用政策红利,通过完善供应链、拓展市场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