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企“出海”热情持续高涨。据统计,仅通过对外授权药物管线这一方式,国内相关许可项目累计约30笔,较去年同期增长明显,累计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药物仍是“出海”主力军,相关对外授权交易数量近10起,延续了2023年的交易热潮。
“我们最早注意到中国医药企业‘出海’需求显著增长是在2020年、2021年,当时伴随着一些国内检测公司海外业务爆发式增长,创新药企也在海内外同步开展临床试验。”健商出海执行董事蔡世轩表示,未来国内药企通过对外授权“出海”将成为主流方式,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愿意出让一部分药物开发或商业化权利,换取一部分现金,实现更好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批准上市的创新药呈快速增长态势,国内创新药企在商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对外授权与合作成为了企业求发展的关键路径。
宜联生物、和铂医药、康宁杰瑞等纷纷支持对外授权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管线。中国ADC药物对外授权交易的数量和金额备受关注。今年4月份,ADC在研企业普方生物基于三种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新药物和ADC技术平台,被丹麦公司Genmab以18亿美元完整收购,再次展示了中国药企ADC药物的潜力。
沙利文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咨询经理徐潮表示,国产ADC药物“出海”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进军全球市场。全球已有超过370款ADC药物进入临床阶段,15款药物获批上市。在中国,有超过160款ADC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7款已获批上市。
国内药物研发条件成熟,各种研发平台和设备齐全,材料供应链完整,各级人才充足。
2020年至2023年,我国医药企业对外授权许可项目的交易金额逐年上涨。尽管对外授权被视为未来发展中一条性价比较高的道路,但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中国创新药企也在不断调整在研管线、交易条款等,以应对对外授权交易“出海”中的挑战。
蔡世轩认为,未来通过对外授权交易方式“出海”将限于优质企业,要想被海外买家看中,“优质”意味着药物管线临床数据足够出色、价格足够实惠。
中国创新药企除了要克服技术和成本门槛,还要应对各种商业化挑战。梁贵合指出,药企今后布局ADC应更加着眼前沿创新,向多形式的靶点拓展,避免过度竞争,在胞内和肿瘤微环境靶点等方向寻找新突破。
德和衡天牧生命科学法律团队律师桂辛建议,目前“出海”的ADC项目大多在临床I期或临床前、发现阶段,项目风险较高,建议对交易中境外引进方作全面尽调,同时明确“技术困难”条款,并就支付条款以及退费的情形作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