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2023年中国经济展望及政策分析

2023-01-12492次浏览
小新客服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局势,疫情多点散发和服务业消费低迷给相关产业带来了较大冲击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多变的局势,疫情多点散发和服务业消费低迷给相关产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尽管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表现不尽如人意,但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积极组合调整,中国经济最终实现了“软着陆”。展望2023年,输入性通胀预计将有所减弱,美联储政策由加息转为降息,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外需承压。因此,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转向“内循环”,国内政策空间将进一步打开,积极培育“双循环”格局发展中的内生动力成为当前稳定经济预期的关键。

IMF最新展望报告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整至2.7%,OECD中期经济展望预计2023年增速为2.2%,低于之前的预期。全球电子产品、航运等指数预期下降,中国、韩国集装箱运价指数持续下行,外贸增速放缓。与此同时,美国面临高通胀、刺激政策退坡、财富效应减弱等挑战,经济增长前景趋缓;欧洲经济面临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和食品危机、高通胀和海外需求萎缩等问题;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汇率贬值、资本外流等金融波动风险,经济复苏面临通胀压力。

面对高通胀问题,多国采取压缩需求的方式抑制通胀。中国经济需求转向内需,动能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外部环境面临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和疫情冲击加大,全球市场收缩,国际大循环动能减弱。“双循环”格局强调安全循环、联动循环、主动循环和动态循环,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中国逐步走出疫情,中国经济复苏将成为2023年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项目。政府提出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基建投资逆周期属性明显,若消费增长等内生动能恢复,资金投放和项目推进节奏或可放缓;反之,仍可稳定内需。明年基建投资仍有望保持高强度,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及PPP将提供增量资金。

制造业投资受疫情和利润走低影响,去年扩产意愿下降。政策倾斜和金融支持加码,制造业投资在强链补链方面有中期红利。应加大对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支持中小制造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加码制造业投资将形成“双循环”产业支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与国内市场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两翼”。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全球高质量要素资源,加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优化国际人才引进措施是未来发展方向。要利用好各国家级展会的吸引力,推进自贸协定政策红利效应,加入CPTPP与DEPA,展示中国经济更多确定性与积极预期。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制度环境,防范系统性风险,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投资兴业乐土。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