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了《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首次提出了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的概念,旨在通过监测和干预措施来保障学生群体的健康。这份指南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指南指出,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传染病、龋齿、心理健康问题等是当前学生群体中经常发生、患病较高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对个体健康与社会适应产生较大影响。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高达51.9%,超重肥胖率也在迅速攀升。因此,专家强调了对学生群体多种疾病共同存在的情况的关注和改善。
指南首次明确了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的概念,即当多种疾病具有相同病因或共同风险因素时,可采取多病共防策略。比如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加强亲子交流等方式都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实现多病共防的目标。专家强调,通过综合干预和多方协作,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常见病防控水平,全面保障学生健康。
为构建学生常见病的三级干预体系,指南提出了一级干预、二级干预和三级干预的措施。一级干预侧重于推广简单易行的干预技术,例如“6个1”健康生活方式;二级干预注重早期发现高危群体,及时干预防止健康问题进一步发展;三级干预则针对已出现多病共患的学生,指导其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多方协作在保障学生健康方面至关重要,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等各方要共同加强健康教育,动员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护。为了确保多病共防的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及地区间的差异化考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当的健康服务。专家们将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方协作模式,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