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保宣
近年来,重庆保监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引导保险业积极探索参与重庆特色效益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方法和路径,推动涉农保险从保成本向保收入、保大宗向保特色、保灾害向保价格、保生产向保产业升级,在保险支农惠农、助推农业现代化、助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主要做法和成效
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金履约保证保险,保障农村土地流转风险。2016年,安诚产险在“江津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金履约保证保险。该险种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出方(农户)为被保险人,保费占土地流转年租金的8%,采取政府补贴70%、转入方承担30%的共担模式。转入方如未按约定向农户支付流转土地租金,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该项工作的推行改变了以往政府在土地流转风险处置上全额兜底的模式,较好规避了因土地转入方长期拖欠租金或因转入方无力继续经营而“跑路”引发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为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助推重庆市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积累了经验。
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发展,保障农业生产风险。选择体现地方特色、具有产业规模、农户投保意愿强烈,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农产品为保障对象,着力提高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保险的覆盖面,让保险惠及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6年,具有产业优势的生猪(含能繁母猪)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47亿元,占农险总保费的46.75%,对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的覆盖面达50%以上。柑橘、渔业、蔬菜、肉牛、山羊、花椒、辣椒等特色农险产品达18个,涵盖全市主要特色效益农业。
大力推进农产品收益保险试点,保障农业生产收益风险。先后启动水稻、生猪、柑橘和蔬菜(含榨菜)收益保险试点,通过锁定价格和产量,较好规避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实现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价值”、保自然风险向保市场风险的转变。2016年,累计承保生猪25.5万头、水稻4.4万亩、蔬菜5.7万亩,提供收益保障5.9亿元。农户只承担保费的30%,其余部分市级财政、区县财政按6∶4负担。农户每1元预期收益只需1分多钱保费,两级财政支出可撬动保险为农户提供20-30倍的收益保障,此外,保险业还积极开展玉米期货价格保险、血橙价格指数保险,为下一步纵深推进收益保险奠定良好的风险分散基础。
积极探索“保险+信贷”模式,促进农村金融创新服务。保险业将生猪、能繁母猪等规模养殖户以及特色产业规模经营主体纳入重点支持对象,通过农业保险、保证保险的增信功能,采取保单权益转让、险资直投等方式,撬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有效投放,为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效益农业提供资金保障。如,2016年人保财险重庆分公司通过“农业保险+收益保险+险资支农”的模式,在荣昌区、永川区、南川区、涪陵区、黔江区直投资金558万元,帮助农林企业、种养殖大户获得贷款13.75亿元。
全面参与农业全产业链风险管理的机制构想
保险全面参与农业全产业链风险管理,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今后一段时间,保险业将紧紧抓住重庆市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总结经验,加快创新,提高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提供综合性金融保险服务。
融资保障环节。加强不同金融业态合作,将涉农保险与农业信贷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结合,撬动信贷资金有效投放。一是推动农业保单质押贷款。盘活农业保险保单,促进保险公司与涉农银行加强合作,保险渗透重庆农业“全产业链”,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二是推动险资支农直接融资试点。推动保险公司将生猪、能繁母猪等规模养殖户以及七大特色产业规模经营主体纳入险资支农重点支持对象,为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效益农业提供资金保障。三是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保证保险。
土地流转环节。认真贯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努力扩大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面,助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土地流转履约保险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与各区县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合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保险机制的建立、实施和健康发展。加强与市场化土地流转第三方平台的合作,通过“互联网+土地流转+保险保障”的深度融合,推动流转撮合、违约追偿市场化机制的建立。
生产加工环节。紧紧围绕重庆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创新产品,扩大覆盖面,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足额的保障,惠及更多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努力提高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保险的承保面,提高农业保险的渗透度和保障水平。二是围绕七大特色效益农业和地方特色农业,加强与市级职能部门、区县政府的协作,积极配套保险服务。三是拓宽保险功能。扩大农村住房、农业设施等保险业务范围和规模。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多档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和组合型农业保险产品。
市场销售环节。一是深入推进农产品收益价格保险、目标价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业务创新,实现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价值”、保自然风险向保市场风险的转变。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农产品品牌责任保险,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度,助力政府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三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化解农产品流通、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