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费50元,就能够享受到27600元的风险保障,可以很好地抵挡生活中的意外风险,这项政策很不错,能够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陕西蒲城县城关镇古镇村一组62岁的老汉屈忠新告诉笔者,“以前国家干部和事业单位的同志才能享受到保险,如今咱们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真的要感谢政府为我们办的大好事!”
7月13日一大早,笔者来到位于蒲城县城关镇古镇村村委会,碰巧遇到了屈忠新和同村的罗忠欣。两位朴实的农村老汉在得知笔者的来意后,立马打开了话匣子,将这几年国家的好政策如数家珍一般向笔者娓娓道来。罗忠欣还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本本递给笔者观摩,“这是从2004年开始村里给发放的一项福利,每个季度发150块钱,一年下来就是600元,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在解决柴米油盐问题上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笔者接过红本本,只见上面清晰地印着“蒲城县城关镇古镇村委会老年人定额补助金领取证”,发放时间是2004年1月,里面详细记载着补助金发放的日期、金额以及发放人的签章。
“说实话,我们是看着国家一步步发展变化的一代,什么苦都吃过,这些年国家发展得好了,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吃得好了,穿得好了,家里该有的也都有了……”屈忠新回忆往昔,感怀当前的好日子,情绪不免有些激动。“前些年开始享受国家的补贴,今年村里又给办理了小额保险,这些好的政策,真正让我们觉得活得踏实、有奔头!”
蒲城县城关镇地处县城中心地段,辖内人口11707人,由6个村、30个自然组组成,辖内农民全部失去了来自土地的固定收入,主要依托门店出租获取租金生活。为了进一步关注和改善民生,有效提高失地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防范风险事故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关镇政府在蒲城县农村小额保险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全力推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为此,镇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通过发放宣传单7000多份,各村安排宣传人员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引导,积极调动失地农民的投保意愿,为农村小额保险的推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经济越发展,保险越重要。”这是古镇村党支部书记杨保民在该村联述、联评、联考会议上向全体参会党员和户代表阐述的观点。城关镇副镇长王建国告诉笔者,杨保民保险意识很强,曾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保险对群众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鼓励群众通过购买保险来抵御生活中面临的意外风险,保障幸福生活长久持续。
据了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蒲城县城区规模在近10年以来扩大了一倍多,原先处于城市边缘的古镇村如今已然成为城市的中心位置。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靠农耕为生的村民在失地以后必须转换经营思路,改变谋生的方式。城关镇党委书记吕新良介绍说,近年来,古镇村在发展建设上体现出了“四变”,即:村民变市民、巷道变街道、住房变商房、门房变街房,村情的转变促使了村民原有营生方式的变化。目前,大部分家庭依托门面房出租或小生意经营来获取收入,部分村民则选择了外出务工,村里人均年收入为11000元左右。在村委会的宣导下,村民们普遍接受缴费低、保障适中的小额保险。
在为群众办好事方面,城关镇各个村组的干部也都不甘落后,竭尽全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达仁村党支部书记张瑞田说:“随着村里经济的发展,村民们都开始盖洋楼、买轿车,而人们的风险系数也在逐渐加大。去年以来,村里就发生了两起意外事故,让人很痛心。我就在想,当时大家要是都办理了小额保险,最起码有保险的理赔,就可以减轻当事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张瑞田的积极带动下,达仁村69%的村民都踊跃投保了农村小额保险。
城关镇镇长李天军介绍说,达仁村的经济实力不比古镇村。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达仁村,村民从事营生方式较多,包括了“农家乐”经营、外出务工、蔬菜及瓜果种植等,人均收入低于古镇村。因此,为了保障村民的生活稳定,降低村民因意外致贫返贫的风险,达仁村的领导干部积极向村民宣导,借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来巩固农民家庭的风险保障网。
城关镇还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主管镇长、县小额保险办公室副主任、各村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该镇安全应急办,全面统筹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该镇还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考核,要求全辖各村把此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措施来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积极宣传,城关镇古镇和达仁两个村2055人已经参保,获得风险保障5671万元,其余各村正在积极宣导,组织、完善参保资料,有望在7月底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随后,笔者在中国人寿陕西蒲城县支公司采访了分管团体险业务的副经理宋铮。该负责人介绍说,国寿开办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是一项惠民富民的政策性险种,该险种自2009年试点推广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群众的好评。从去年5月份蒲城县加速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以来,新增参保群众12000余人,今年上半年发生赔案48件,为群众累计赔付保险金22.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