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8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各国生产、消费和日常生活受到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极度动荡,国际贸易受到严重拖累,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中国作为取得阶段性疫情防控成果的国家,正面临着国外疫情加重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市场萎缩风险的挑战。这一挑战通过产业链、贸易、外需、金融市场、大宗商品等多个渠道向内传导。为了确保稳外贸目标的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宏观政策和个体企业应对需要充分利用这种传导的时机进行必要准备。
中国的外贸企业已经经历了疫情的第一轮冲击,如人员流动受阻、交通物流不畅、防疫物资紧缺、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等,还叠加了国际订单减少导致的接单难、订单迟延履约、国际物流不畅等外部因素。在外贸企业还未完全“消化”第一轮冲击的情况下,面对来自海外的第二轮冲击,“窗口期”已经到来。为了保证订单和市场,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多项稳外贸的应急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精准发力是帮助外贸企业修复第一轮冲击的关键。
随着境外疫情的蔓延,应当出台更多政策来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第二轮冲击的影响,避免两轮冲击形成共振。这些宏观政策应该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财税、金融、出口信保等手段,并注重形成多项政策间的协同效应和长期效应。只有这样,“放水养鱼”才能真正稳住外贸企业的预期和信心。
除了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外贸企业还应根据自身产品特性和市场情况重新评估疫情冲击和企业发展方向,继续重视市场多元化工作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线上开拓市场和出口能力,管理好企业现金流,主动压缩短期耗费现金流,控制成本和支出规模,优化内部业务条线。同时,要主动进行市场渠道的再拓展和再整合,开拓国内需求市场,利用线上销售模式拓展国内销售渠道,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努力实现国内外市场的“两翼齐飞”,为疫情平稳后的生产和出口能力积蓄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