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表示,上海落实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的政策卓有成效,今年上半年减免了7921万元。
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上海地区船舶保险业务总量16.25亿元,货运险业务保费总量7.82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2.76%和14.77%。太平洋产险全国42.07%的船舶险已集中到上海,人保财险全国54.75%的船舶险也已集中到上海。
方星海进一步表示,无船承运人责任保险的推出,专业化的航运金融租赁公司、航运保险营运机构、航运产业基金以及航运金融专业委员会等的相继成立带动了航运金融服务的改善,航运保险业务的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而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下一步工作中将研究推进航运金融发展的政策。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研究促进船舶融资、航运保险等航运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缩小境内航运金融服务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谈到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健全时,黄融表示,营业税免征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截至今年上半年,共为洋山保税港区的国际航运、物流仓储企业免征营业税33.86亿元。在此政策的吸引下,2010年,洋山保税港区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56.4%。而上海的航运保险业务发展趋势良好。2010年上海地区船舶险和货运险总量达到21.94亿元,占全国相关业务量的17%。
此外,上海海事局副局长晨晓光则透露,在明年春节前后将有望出台洋山双向通航的解决方案,以适应洋山深水港全球班轮航线不断增加、出口船舶密度尺度不断增大的要求。
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已上报
晨晓光透露,上海海事局正在积极参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建设,目前正在国务院法治办走相关程序。
事实上,在国际上早已有这项基金,而中国从提出到取得阶段性成果经历了10多年。由于赔偿金额巨大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落实困难导致了这段路走得有点艰辛。而基金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从石油货主的每一吨货运中收取一定的费用,毕竟石油污染给环境和人类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而这项基金的建设可谓是众望所归。
与此同时,晨晓光也介绍道,目前上海海事局正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派员参加国际油污基金组织相关会议,参与编制相关导则以及制定相关内部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等等。除此以外,上海海事局也正在推进船舶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心和设备储备基地的建设。
据晨晓光透露,“长江口溢油应急设备库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中,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库房勘察、设计的招投标。而“上海港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的项目研究也正按计划推进之中。
“十一五”期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累计达到3646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货物总额的30%以上。而在谈到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时,黄融则表示,集装箱的吞吐量并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航运金融服务才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发展方向。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在介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的建设时表示,未来将着力推动运价衍生品交易市场发展,增强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而主要体现在中国价格、中国规则、中国特色等三方面。
发展成为全国票据交易中心
截至7月末,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累计结算金额达2501亿元,而其中2009年7月试点启动至2010年底为746亿元,今年1-7月为1755亿元。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依然是重中之重。第一要加快启动境外企业在上海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股票。第二加快推进跨境ETF产品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市。第三是扩大人民币走出去的渠道和方式。第四是积极推进建立和健全人民币回流机制。第五是促进沪港两地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
在谈到沪港两地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时,方星海表示,在沪港两地发展人民币业务无疑是利好的,对于两地来说是很好的互补共赢。而在之前也有相关的积极政策出台,这对于两地的人民币市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方星海认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潜力及空间都是巨大的,引入更多的境内外发行体,以及一些中长期的机构投资者都有利于加快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此外,在上海社保基金没有过多的盈余。而据其了解,在其他省份的养老保险等社保基金有一定的盈余,而这些就可以投资到债券市场上。
方星海表示,国际贸易中心结算改革的工作推进主要是为了促进上海成为真正的国际贸易中心。而自从该改革措施出台以后,从去年9月份开始到今年7月份参与试点的企业反响都非常积极热烈,试点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初步成效。下一步,上海还将推进原油期货产品开发上市、做好扩大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范围。
此外,方星海表示,上海还要探索建立适合票据市场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票据交易中心。
国际板稳步推进前景巨大
方星海表示,国际板是国务院19号文上明确写的,国际板是重大措施,目前国内市场、资金、交易机制、信息披露等牵扯较多,虽然国际板的推进工作难度比较高,然而由于巨大的市场前景,上海还将不遗余力地做好相关工作。
对于国际板推出的时间表,方认为“只要不断推总是可以出来的”,毕竟当前的国际环境还是相当有利的。而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国际板的建设无疑为其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而对于上海来说,这有助于逐步提高上海国际金融市场配置国际金融资源的能力。中国作为一个资本剩余的国家,钱还是需要有一个适合的渠道投出去,一味地盲目吸纳不仅将导致国内出现汇率增长,通胀加剧的压力,而且也将引发资产泡沫风险的产生。
而在投资渠道上,方星海建议,主要还是应该投资于股票、商品、农产品等领域。而针对日前出现的其他国家希望中国购买其主权债券的报道,方星海则表示,主权债券并不太适合购买,由于其他国家资本环境的不稳定性,有可能将出现汇率下跌等的风险。此外,方星海表示,积极支持在上海建立和发展自主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逐步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新闻延伸
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将达32万
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416万亿元,较2005年增长10倍;今年上半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7%;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63%。预计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的交易额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达到22%左右;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30万亿元左右。方星海介绍,根据规划,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左右。
上半年全市中外资银行投放的大、中、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分别增加了630亿元、236.9亿元和473.3亿元。与年初相比,6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增幅高出全部企业贷款1.4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比年初上升0.4个百分点。虽然从数据来说,银行对于小企业的贷款似乎有所倾斜。
日前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曾在会上表示,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仍有较大空间。截至2011年6月末,有贷款余额的小企业约3.7万户,占上海地区小企业总数仅约十分之一。上海银行业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的辖内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260.36亿元,较年初减少24.07亿元,减幅为8.46%。
截至目前,上海金融办已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66家,61家已经正式开业。而与中小企业“同病相怜”的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也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据方星海透露,目前上海小额贷款公司大概借了20多亿的贷款,仍然有部分企业未使用贷款额度。而就重庆针对小贷公司融资已经开展的票据业务,其则表示,上海将会针对小贷公司的融资问题展开调查,如果发现小贷公司的确有资金方面的融资需求,则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小贷公司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和科技型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