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为提升便利化程度、重点鼓励当地优势行业、鼓励跨国公司设立总部、积极回应外资企业关注话题,相继发布了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高水平开放力度,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回应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任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最近表决通过了《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成为北京市首部专门针对外商投资的法规。该条例旨在解决外企投资办事难题,深化提升中国首都的制度型开放水平,将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条例》涵盖了外企关注的政策制定、政府采购、政府守约践诺、数据跨境流动、外汇便利、知识产权保护、技能人才引进、政企沟通机制等问题,从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服务、投资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为外企在北京投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推动了北京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在《条例》通过前,北京还发布了《投资北京·北京外商投资指南2023—2024》,详细介绍了北京在城市发展、投资贸易、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北京、政策支持、投资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便利外商投资决策和业务办理。
5月下旬,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进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办法》,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从推动重点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等五个方面,更大力度推进深圳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支持全球知名制造业龙头企业将关键环节落地深圳,鼓励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引进国际资本,促进信息技术发展,探索在前海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等。江苏省发布的吸引外资措施侧重于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强调推进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重点在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领域进行先行先试。
中西部地区也纷纷加大吸引外资的政策力度。重庆市制定了《重庆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实施方案》,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强外商投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24项、51条具体政策。河南省发布了《2024年河南省重点外资项目推进计划》,计划集中推进64个重大标志性外资项目,总投资694.99亿元,旨在通过这些项目发挥示范作用,促进资源流动,实现“抓大促小、以点带面”的效果。
各地出台的吸引外资政策体现了中国为外企提供更优质营商环境、更多发展机遇的努力,也为外资企业在各地布局提供了明确指引。业内专家建议,为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外资发展的营商环境,我国应全面深化市场环境改革,加快建立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依法平等获取资源要素、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