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1省份经济“一季报”相继发布,受疫情影响,除西藏外30省份一季度GDP均呈现同比下滑的态势。然而,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积累,各地主要经济指标也已经开始呈现回升的迹象。同时,新动能正加速崛起,有力地稳定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盘。
近期,各地纷纷召开会议研判经济形势,并加快制定出台稳定经济的新政策。在这些政策中,“全力扩大内需”仍然是各地施政的重中之重,促进投资、扩大消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多方面举措齐头并进,一系列“超常规”、“有力度”的措施将陆续实施,以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地方经济“一季报”显示了各地的经济韧性。尽管大部分地区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滑,但在疫情的冲击下,地方经济普遍表现出相对强劲的韧性。以经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等六个省份的GDP超过了万亿元大关,其中广东、江苏分别达到了22518.67亿元和21002.8亿元。
尽管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速出现负增长,但仅有四个省份的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中西部省份包揽了经济增速前十名,展现出相当的“抗跌力”。
除此之外,积极因素也在迅速积累。地方经济逐步恢复正常运行,部分经济指标的降幅明显收窄。尤其是新动能的加速崛起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四川一季度数字经济逆势增长超过20%。山东一季度“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了13.9个百分点。
在国务院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视频座谈会上,多个地方也反映,抗疫期间新动能正在加速发展,展现出经济的韧性。
专家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地经济稳中求进仍面临较大压力,更大力度地落实各项稳经济举措势在必行。要着力保护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刺激新消费,持续补充企业流动性,减轻企业盈利压力,加大对困难企业成本的补贴力度,推动消费与供给同步复苏,打通供需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稳步恢复。
同时,各地将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等三条主线,促进经济发展。各地将进一步挖掘改革潜力,优化要素配置,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