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区试水分级诊疗达到明显成效,造福当地居民

2015-08-050次浏览
小新客服
很多人都有过去大医院就诊的经历:挂号排队,候诊等半天,反复检查太折腾,开大处方花钱多……说到底就是“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些难与烦。今年4月我省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点的在杭省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助推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等制度的实施,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也占得了改革的先机。
广东省中山市派出了15人的医改小组;福建省福鼎市派出了专家来此挂职锻炼;还有江苏、江西,甚至北京,都派出专家组前来取经……

江干区的医改不仅引起了业内关注、得到国家卫计委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系列创新之举,赢得了辖区居民的心,担当起了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第三方测评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该区82%的居民首选在社区医院就诊,且就诊满意率高达96%。2014年上半年,全区社区医院门诊量达979696人次。

作为一个医疗资源并不丰富、医疗技术力量也并不强大的区,江干区是如何站到医改前沿的?

4年前,江干区将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作为深化基层医改的突破口,开始了以“四诊四定”为核心的基层医改步伐。该区依托信息化服务和7家省、市级公立医院实现网络互通,创立的“区域临床检验中心”使区人民医院的大型生化仪器等设备运转率提升33%;“心电图远程会诊中心”在2013年共开展远程会诊19526 人次,比项目实施前的2010年增长70%;“影像远程会诊中心”则累计开展会诊8868人次,大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质量;“远程视频会诊中心”共为辖区内患者开展联合门诊275次,受益群众高达2188人次。

对生活在江干区的人们而言,不仅“四诊”为基层首诊带来便捷,还有不断降低的看病费用。“定药品比例、定处方金额、定输液组数、定抗生素比例”这“四定” 控制法,避免了药物滥用、保护了患者健康,更有效控制住了患者的医药费用。“四定”实施以来,该区基层医疗机构已连续4年保持杭州市5个主城区门诊费用最低。

患者的信任,也激发了江干区基层医务人员的创造精神。该区定向组建的“慢性病社区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全科医师——联合诊疗中心首席医师——上级医院专家”这一社区健康管理三级服务体系;定向开发的“健康管理红绿灯系统”目前已服务患者55193人次;定向“居家医疗”免费为辖区9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独家庭及卧床不起的残疾人按需提供每月两次面对面服务;定向“健康管理与服务路径”则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全科医生健康管理路径化。

在取得初步成效后,江干区再接再厉,推出“预约诊疗”和“诊间结算”服务,将患者整体就医流程平均节约了30分钟。“精准转诊”服务则为患者精准预约合适的上级医院、对应专科和具体专家,并代为挂号。

国际经验表明,有效的分级诊疗体系不仅可以将绝大多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解决在社区,而且可以通过全科医师便捷可及、有效价宜的治疗,促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 生服务的有机融合。”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伟杭评价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不仅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任务,也是公 立医院服务架构改进的内在要求,“江干区的‘四诊四定’探索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称道、值得完善、值得推广。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