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货币政策如何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预期升温?

2021-05-31475次浏览
小新客服
物价水平作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大宗商品上涨、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市场普遍关注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势是否需要调整

物价水平作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大宗商品上涨、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市场普遍关注我国货币政策的走势是否需要调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走高的推动因素主要包括主要经济体实施大规模刺激方案、全球经济需求复苏进度快于供给恢复以及主要经济体央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等。

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否会传导至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是否会引发通胀的问题,金融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当前PPI上行主要受境外需求驱动,且尚未明显传导到CPI,因此无需过度担忧“超级通胀”。而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也指出,尽管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推升我国PPI,但目前并不构成“超级通胀”的局面。

央行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PPI向CPI的传导关系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的影响相对较低。加之猪肉价格下降、粮食产量丰收等因素,预计今年CPI涨幅将保持温和,整体风险可控。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供求基本平衡,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并不存在。

业内专家强调,当前关键是把自身事务办好,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货币政策应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避免信用紧缩和通胀预期加剧。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央行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设计跨周期政策,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定经济预期,实施精准的宏观政策,巩固抗疫和经济发展成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影响,业内专家呼吁要密切关注,采取综合措施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稳定,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张晓慧指出,需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带来的短期冲击,同时密切关注全球资产价格通胀和金融不稳定风险,做好不同通胀情景下的准备。

在当前稳增长压力减小的“空窗期”,应加大结构性调整和改革力度,尽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