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公立医院相关模式被改造 上海很国际范

2015-07-244次浏览
小新客服
继医保总额预付全面推开之后,上海对公立医院本身的改革由“收”进入到“支”的环节:即将实行工资总额核定,改变过去以业务收入核定可分配总额、并进行提成的做法,建立以工作量、人员成本、工作绩效为基础的收入分配模式……
  继医保总额预付全面推开之后,上海对公立医院本身的改革由“收”进入到“支”的环节:即将实行工资总额核定,改变过去以业务收入核定可分配总额、并进行提成的做法,建立以工作量、人员成本、工作绩效为基础的收入分配模式。

  上述分配机制改革,是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下一步要推行的八项措施之一。上海市卫计委副主任瞿介明介绍,另外的举措还包括:完善监管机制,建立评价机制,完善投入机制,完善药品供应管理机制,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协同服务机制,完善信息化支撑体系和强化工作考核等。

  这八大措施相互配合。比如记者获悉,药品供应管理机制改革,将总结完善“闵行模式”,适时向全市推广,而该模式的核心是政府掌握药品采购供应中产生的额外利润,并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返还给医院,这显然是推行工资总额核定的基础。新的收入分配模式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受制于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有关规定,效果恐怕有限。而且整套改革措施也强化了行政力量,这与上海一贯的强政府作风一脉相承,却与医改乃至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不尽一致。

  收入分配改革掣肘重重

  将要推行的工资总额核定,是上海市公立医疗系统全新的工资总额预付制度的一部分,它将和院长年薪制一起,共同组成新的收入分配体系。

  据介绍,工资总额核定的具体办法是,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费用控制、患者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为此上海市医卫系统还引入了“标化工作量”以便统计。

  而院长年薪制则将高薪和“四年任期,八年轮岗”的任期制相结合,赋予院长更多的权力和更大的责任,推动院长职业化的进程。

  在此之前,上海市已开始在市级公立医院实施总会计师委派制度。今年4月,首批总会计师已经招聘到位,他们将按照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下简称“申康”)的部署,在规范医院财务行为的同时,为工资总额预付制度作好了准备。

  改革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显然会受到既定体制框架的重重掣肘。根据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的有关规定,用于分配的部分不得超过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这一比例各地的

  具体规定不同,一般而言在30%上下。

  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告诉本报,改革后用于分配的工资总额,将在财政部门核定的范围内,为35%。而按照国际惯例,人员薪酬占医疗机构全部收入的60%,可想而知改革的力度将相当有限。而上海市医疗服务价格上调的微小幅度,也是一个佐证。

  另外记者从申康方面获悉,院长最高年薪约60万-70万,较之现任公立三甲医院院长的实际收入,这个报酬难有吸引力。申康或有意延揽体制外人才,并以事业单位编制虚位以待。

  许速则表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以收入为基础的分配导向,扭转原来做大医疗费用的激励机制,同时调整医院的支出结构,“采购成本要降下来”。

  强势政府难收行政之手

  上海市降低医院采购成本的招数,是其一贯的强政府模式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经典操作。

  在医疗器械和耗材采购方面,申康已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招标,通过组织医院“团购”与供应商讲价。这一做法曾让四家公立医院在当年的一次设备采购中成功压价40%。

  在药品采购方面,上海的经验无疑就是“闵行模式”:一方面搞药房委托管理,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供应链的优化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在上海市统一招标的基础上,各家医院再联合起来采购,“以量换价”。

  自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上海市医药分开改革,也照搬了上述做法。此次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八项措施,就包括完善药品供应管理机制。许速在7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实,下一步将继续总结完善闵行模式,待其成熟后逐步向全市推广。

  许速否认有关操作是“二次议价”。如果说这一点尚存争议的话,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真正的采购主体只能是医院,而无论是组织招标还是团购,政府之手的痕迹明显。

  这一点在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中有多处体现。对于即将推开的工资总额预付制度,申康的有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改革意图就是要切断医生收入和开药之间的联系,在公立医院体系内部平衡医务人员追求稳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但此举被上海本地一位长期研究医改的学者评价为“意义不大”,因为无法管住“桌子底下的交易”。

  而工资总额预付制度所依托的绩效考核,本身就是行政化的直接体现,在本轮新医改中已屡遭质疑。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