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作为我国最根本的保障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开展工作的重点,相应的规则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力求让每位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医保带来的福利。
2021年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上确定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措施,拓宽个人账户资金的适用范围,以减轻群众的医疗负担。这也意味着,职工医保改革正式提上了日程,而此次医保改革直接关系到3亿多人的“看病”问题。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热议,其中“③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更是引起激烈讨论。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职职工个人缴费仍计入本人个人账户,单位缴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逐步调整到统筹地区实施此项改革当年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
我们日常缴纳的医保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个人账户,一般用于医保定点药店购买药品、门诊结算或急诊医疗费用的支付;另一部分为统筹账户,用来报销大病治疗或住院费用等。
对于在职职工来说,在改革前,医保个人缴费的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0%计入医保个人账户,剩余部分都划入统筹账户。而改革后,个人缴费不变,还是计入个人账户,但是单位缴费部分全部计入统筹账户。
举个例子:
小王在深圳打工,公司为其缴纳社保,他的月薪为1万元。那么改革前每月个人账户最多可以进入500元(个人缴费200元+单位缴费的300元);但改革后,公司为其缴纳的部分划入了统筹账户,最终个人账户只进入200元,比改革前减少了60%。
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也变少了吗?
以北京为例,在改革前,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每个月可以增加社会平均工资的4.8%,2019年北京平均工资是8847元,那进入个人账户424元。
改革后,进入个人账户的钱只有当地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2019年北京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是4157元,也就说个人账户每月只有83元,足足比改革前低了4倍。
的确,我们个人账户里的钱是变少了。但是这笔钱并不是“丢失”了,而是被划入了统筹账户,用来加强门诊保障,进一步提高个人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此次统筹账户部分的增大,对于大病群体和住院群体来说,医保的保障力度是会更大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取消单位缴费划转个人账户部分,意味着医保基金社会统筹部分加大,增强了健康人向患病者的共济,对于健康者来说,日后自己生病也可获得来自社会成员之间更多的共济。”
也就是说,在不增加缴费的情况下,门诊费用较高的参保人可以通过基金互济获得更多统筹支付,生病较少、费用较低的参保人也能获得了门诊保障和更好的住院保障。
因此,从长远来看,医保的参保人待遇是逐步提高的,并不会“缩水”。
要知道,此次改革还将更多的门诊费用纳入了医保报销。逐步将部分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门诊慢特病和多发病、常见病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
其中,普通门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至少可以报销50%。例如感冒发烧、急性肠胃炎等常见疾病而导致的门诊费用,医保在改革后均可以报销,大大减轻了参保人的就医负担。
总而言之,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或者像高血压、早期糖尿病等慢性病,在改革后报销待遇都得到了一个全面的提高,长远来说对广大市民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个人账户钱少了”怎么办?
个人账户的钱一般用于购买药品、门诊急诊等情况,但如今“个人账户钱变少”了,卡内余额不足就需要我们自掏腰包了。虽然统筹报销比例有所增加,但我们需要清楚:医保范围内可报销的费用是远远不够支撑全部医疗开支的。医保报销受定点医院/药店、药品/诊疗目录、报销额度、报销比例等限制,如进口药、特效药、疗养费、护理费、家庭收入损失均不在报销范围内。
这时,商业保险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如门急诊保险、小额住院险、百万医疗险、重大疾病险等,都可以从各方面弥补医保不足,例如百万医疗险可报销诊疗费、进口药、特效药等,通常只需要几百元便可拥有几百万的保额;重疾险保障重大疾病,一次性给付的保险金可以用于补偿医疗费、疗养费、护理费、家庭收入损失等。
最后,医保的改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我们享受到更好的医保待遇。但有了医保后,还是有必要为自己配置商业保险的。因为它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商业保险的不足,同时拥有两者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