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组织(ISO)风险管理委员会最近宣布,《风险管理 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已顺利通过最终国际标准版草案投票。这一消息标志着我国在风险管理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明显加强。新标准的发布将为中国企业在国内乃至全球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先进理念和权威指导。该标准的主持制定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管理分院副院长高晓红在最近举办的ISO风险定义解读讲座上介绍,《风险管理 法律风险管理指南》是以国家标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为基础制定的。据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国家标准是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指导下总结了中国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领域的成功实践而制定的,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基于该标准,2015年5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相关的国际标准新项目提案。同年9月9日,该提案在国际投票中获得通过,正式确立了这一国际标准项目。2015年11月,在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决议,成立了专门从事法律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 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制定的第五工作组。经过长达4年的跨国讨论、争论、修改,以及草案讨论、国际标准草案和最终国际标准草案投票等程序,最终在最终国际标准草案投票中,以36票赞成、5票反对的高票通过,有望在今年内正式发布。 高晓红指出:“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人们对风险的理解正逐渐从负面转向多元化。”在最近的风险管理工作组会议上,各国专家就本标准核心概念“风险”的定义进行了激烈讨论,许多代表对我国的建议给予了高度评价。最终,工作组投票通过了我国的定义,即“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国际标准采纳了我国专家对“风险”的定义,这对推动风险管理国际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确定的定义有助于避免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混淆,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组织间在风险管理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这一标准的发布将为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全球一体化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先进理念和权威指导。特别是在《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国家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成功案例,这为我国企业在未来顺利实施《风险管理 法律风险管理指南》创造了优势,为我国企业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