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控制渠道、节约手续费的电销模式,正成为国内越来越多财险公司的争夺热点。而随着平安、人保、太保、天平等众多财险公司发力电话车险,市场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
》》》车险直通车,私家车商业险多省15%!
电话车险从问世到现在的四五年时间里,势头之猛让市场刮目相看。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多家财险公司的车险电销业务实现井喷。截至今年10月底,平安电销车险保费收入实现226亿元,同比增长30%,5年内保费暴增30倍;而人保、天平等财险公司的电销业务也呈现增长态势。
然而,良好的增长态势背后,各大财险公司却面临着行业监管价格统一、产品同质化、渠道竞争白热化的局面。尤其是今年以来受汽车销售下滑影响,车险新增保费有限、存量保费挖掘殆尽。与此同时,电销车险行业内部彼此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催化该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竞争周期。
不难发现,车险电销市场分水岭已悄然出现。电销阵营成员早已“各就其位,各司其职”:首个吃电销螃蟹的平安可谓“电销集大成者”,人保、太保可谓传统市场基础扎实的“积极跟进型”,还有若干家中小型保险公司为主的“随行就市型”,竞争日趋白热化。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电销进入门槛也会越来越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方面,开办车险电销业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专用的呼叫中心、培训销售人员和配送系统;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即便拿到电销牌照,也只是重演传统渠道的竞争格局,难以突破以平安、人保为首的电销险企对市场份额的垄断,带来的实际业务收入难以确定。
那么,怎样投入比例才能够换取利润回报呢?“综合费用率必须控制在30%以下,才有可能盈利。而其中,营运成本、人均产能、续期业务等因素的浮动都决定着电销车险的经营状况。”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据记者了解,被放行进军交强险的外资财险,也将加入到车险电销的阵营中。对于外资同业的进入,平安新渠道副董事长、产险副总经理卢跃坦言,外资经营交强险业务是必然趋势,但考虑到外资拿到牌照后尚需一段时间的成本投入,短期内难以撼动平安等中资财险的车险市场地位。
诚然,如何寻找途径避开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的品牌营销体系,已成为车险新竞争周期的新问题。在电话车险进入井喷期后,在投保价格相差无异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多切实、贴心、周到的服务才是获得长久发展之良道。随着客户对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提升客户忠诚度和续保率,已经成为电话车险市场决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