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三大“不适应”:
其一,保险业总体规模小,覆盖面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十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长8.8%,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600多美元。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保险业加快发展。2005年我国保费收入占GDP的2.7%,而世界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为8%。从保险的覆盖面看,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4%的人拥有个人保险保单;2005年我国只有不足40%的机动车参加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投保率仅为5%左右。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都超过2000亿元。但我国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仅为1%,而欧洲为20%。目前在我国金融资产总量中保险资产仅占3%左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大约在20%左右。我国保费收入占居民储蓄比重3%左右,全球平均水平是7%以上。改变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格局,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降低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必须加快保险业的发展。
其二,保险功能作用的发挥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适应。我国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大病医疗和退休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已逐步进入养老、健康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联系的领域,但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与客观需求相差甚远。全球责任保险在非寿险业的占比平均水平为15%,而我国不足4%,责任险的规模和功效远未有效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2005年全国农业保费7.29亿元,按照目前2.3亿农户计算,平均每户投保3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