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保险需求概述:心理特征

2014-08-200次浏览
小新客服
问:如何激发保险需求答:讲故事,正面和反面的。买了保险多么好,多踏实,有状况也有钱救命等;不买有多危险,状况发生时多悲惨。。。<br />问:简述保险合同的特征答:保险合同是有偿合同,保障合同,是有条件的双务合同,是附和合同,是射幸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br />

  一般来说, 保险需求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 安全性

  安全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 其一, 在一般情况下, 危险概率很小, 近似于不发生, 使人们有安全感; 其二, 在危险发生之后, 保证有足额的补偿,也给人们以安全感。

  安全需求, 人皆有之, 没有安全感, 就不可能有安定的社会。无后顾之忧的安全感, 必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险服务存在于人们的安全需求心理之中, 各种安全需求促使各种保险服务得以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发生意外损害的事故日益增多, 以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对象的责任保险便应运而生。

  保险需求源于灾害事故的客观存在, 某种灾害促成了人们对防备该种灾害的安全需求, 某种不幸事件促成了人们对避免该种不幸事件的安全需求。保险需求受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的影响, 与人们遭受风险的大小成正比。如作为一个企业,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保障措施就较为关注, 因为在再生产过程中, 需要进行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发放工资、偿还贷款等一系列活动, 万一遇到风险得不到经济补偿, 则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所以企业就有迫切的投保需求。

  但是, 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大锅饭” 的束缚, 我国企业实际上不是相对独立的实体, 它们对企业财产的安危不承担责任, 经营好坏一个样, 缺乏优胜劣汰的经营机制, 也就不需要保险, 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更缺乏保险的心理驱动力。

  对安全需求的两种不同态度, 构成了现阶段企业保险心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即积极心理特征和消极心理特征并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要求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职业经理队伍逐渐形成, 这一切将强化企业的保险心理, 增大企业的保险需求。

  一般来说, 依赖性与安全性呈反向变化。在企业和个人内无活力、动力,外无压力的情况下, 企业权责不明, 甚至没有盈亏概念, 没有破产危机, 个人没有失业的危险, 即使发生意外, 企业和个人可以依赖国家财政、民政救济,可见依赖心理和投保行为成逆向运动, 依赖心理强时保险需求心理必然表现得非常淡漠。

  3 . 侥幸性

  保险学称保险合同为射幸合同, 说明保险事故是偶然的, 具有不确定性。

  正因为偶然性可能是百年不遇, 才使人们产生侥幸心理, 这种侥幸心理与保险需求同样成反向运动, 即侥幸心理越强, 保险需求越弱; 侥幸心理越弱, 保险需求越强。

  首先, 从自担风险的能力看, 价值大的财产要冒很大风险, 企业对大额资产的风险是无能为力的。一般来说, 企业自担风险的能力越小, 财产价值越大, 企业的侥幸心理就越弱。

  其次, 从危险损失来看, 危险损失与侥幸心理也成反向运动, 危险损失越大, 侥幸心理就越小。如危险无处不在的地方, 人们的安全需求强烈, 很少存在侥幸心理, 保险需求心理迫切。

  最后, 从社会的职业来看, 长期从事较为安全的工作或生活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 人们的侥幸心理就会使安全保障的绝对需求趋向和缓; 但如果从事较为危险的职业或周围环境经常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 就会刺激人们对保险的需求, 如飞行员、矿工等职业。

  4 . 选择性

  (1 ) 选价心理与投保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由于价值的作用,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选择商品价格的心理, 商品价廉, 买者就多; 商品价高, 买者就少。如同一般消费者关心一般商品价格一样, 保险消费者也关心保险价格。

  (2 ) 逆选择心理与投保行为。逆选择指怀着趋险心理的人所作的选择。有的购买者企图通过购买保险获取额外利益, 这种追求违背了参加保险的根本性质, 影响了保险经营的稳定。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