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资本市场不振 保险公司另辟蹊径

2015-07-013次浏览
小新客服
资本市场不振,令投资型保险遭遇滞销,保险公司开始另辟蹊径。近期,一批嫁接具体资产项目计划的万能险产品陆续上市,在银保渠道近乎疯销。但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类产品“含金量”不高,而一些地方项目违约风险不能完全排除,这对于风控能力较弱的中小险企也是一种考验。
资本市场不振,令投资型保险遭遇滞销,保险公司开始另辟蹊径。近期,一批嫁接具体资产项目计划的万能险产品陆续上市,在银保渠道近乎疯销。但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类产品“含金量”不高,而一些地方项目违约风险不能完全排除,这对于风控能力较弱的中小险企也是一种考验。

  阶段性冲规模

  据报道,在去年保险投资新政发布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发行门槛降低、流程缩减,引致大量保险资金开始进入这一新兴市场,于是一批嫁接具体资产项目计划的万能险产品陆续上市。从目前来看,这类产品的保费收入较多投资于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具体资产项目,多在银保渠道销售。从现阶段的结算利率来看,此类产品给到客户的收益率多在5%以上,超过五年期银行定存。凭借此类产品,多家位列第二梯队的寿险公司打响了银保保费翻身仗。

  因为打着“创新+高收益”的旗帜,这些产品也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类信托”的保险。但也有投行人士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类保险产品只是有点貌似信托产品,并不能完全说是类信托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风险完全由投资者自己承担;而这类保险产品属于万能险,至少还有2.5%的保底收益。对此,也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此类产品推出的主要目的,就是阶段性冲规模。这类产品之所以多在银保渠道销售,主要是因为极易与银行等理财类产品相比较和竞争。通常而言,银行客户选择购买产品,首先会看重产品收益的高低。而这类保险产品由于挂钩收益较稳定的具体资产项目计划,因此产品预期收益率并不低,对投资者来说较具吸引力。

  考验中小险企风控能力

  面对产品的热销,其隐含的风险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目前,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就这类产品给出的结算利率已经超过了5%,加上渠道维护费等合计成本超过了6%。“也就是说,这类产品嫁接的具体资产项目计划的收益率至少要超过6%,保险公司才可能有利润。”一位资深投行人士质疑,并非所有的资产项目计划都能拿到较高的收益率,不排除若干险企为了冲规模,不惜薄利甚至贴钱。

  另外,有业内人士反映,个别保险公司在推销此类产品时,给出了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演示。“一旦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实际收益出现落差,容易引发退保风险,这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和声誉,进而影响下一步的产品销售,或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由于之前出现过地方融资平台违约事件,业内人士不免担心一些保险产品嫁接的具体资产项目计划是否也会存在此类风险。“目前保险公司投资较多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基建债权项目,只要经济正常发展,风险很小,基本在可控范围内,但不排除将来保险公司会投资一些地方项目。保险公司在挑选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项目资质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这对于风控能力较弱的中小保险公司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