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关部门放出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风声,引起热议。风波尤未平息,上海已经决定首吃螃蟹,在全市企业职工当中“柔性退休”。所谓“柔性退休”,简单说,就是过了法定退休年龄仍然就业的企业职工,在“超期服役”期间没有资格领取养老金。“柔性退休”政策的本质还是希望减少领养老金人口的数量,从而减少社保基金收支压力。上海是中国少有的几个养老保险基金当年收支就出现缺口的地区,2009年,上海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18.73亿元,支出710.59亿元,当年基金收支相抵后缺口91.86亿元。在上一个年度,缺口的数额是88.64亿。缺口呈越来越大趋势,显然这是上海“首吃螃蟹”的背后动力。
全国社保基金即将入不敷出
全国的情况是,去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基金总支出8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收大于支,但是支的增长速度大于收。有数据表明,2001年以来,在覆盖的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中,参保人数平均增速为4.04%,已经低于离退休职工人数的平均增速6.64%,而养老金的筹集主要依赖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显然,养老金收小于支会持续下去,这意味着全国养老保险收支出现赤字将不是很遥远的一件事情。
参保时间不长账户资金不多
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至今不过80年的历史,在中国,城镇职工养老纳入社保更是不到20年的历史。中国当前所有领取养老金的人缴纳养老金的年限不超过20年,而且,养老金领取时间越长的人,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越少。这是导致中国养老保险收支压力的一个特殊因素,是那些早早建立养老保险的国家所没有的。
老龄化使养老危机更加严重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老龄化。据有关机构测算,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14%,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按照国际社会标准,我们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2009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欧洲社保体系濒临崩溃
从西方引进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非也!长期以来,欧洲高福利制度下的养老体系一直令外人艳羡不已。然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尤其是经历了债务危机的打击后,欧洲现行的养老体系已被证明不可维系,欧洲人在如何养老问题上正面临着痛苦抉择:要么晚退休,要么等老了少拿养老金。当前欧洲养老金缺口据称高达1.9万亿欧元,相当于欧洲联盟所有国家一年经济总产值的五分之一。欧洲各国应对的措施是提高养老金缴纳比例、延迟退休,这激起了民众大规模的游行抗议乃至罢工。
应及早放弃国家养老
显然,政府包办养老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靠不住的,政府包办养老是危险的。几千年来,养老都是个人的事情、家庭的事情。既然强制性的社会养老不可避免地面临崩溃的结局,我们有必要让养老回归到正常的轨道。
总之,政府将养老保险这笔钱还给个人,个人会把这笔钱用到自己最为需要的地方。即使暂时不需要这笔钱,个人也会好好地看管这笔钱,因为他知道养老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