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建设社保战略储备基金拐点或在2040

2012-02-288次浏览
小新客服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的课题终于面世。课题启动目的为顺应国民经济从出口依赖型向内需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以社会保障的完善提高民众的安全预期,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

11月1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的课题,终于结题面世。一年多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带领200多名专家学者,正式开启了报告的调研写作。

调研报告启动的初衷之一即为顺应国民经济从出口依赖型向内需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以社会保障的完善提高民众的安全预期,提高我国人力资本水平。

“总言之,意图通过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49年建国百周年之时,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郑功成说。

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应逐步增加

报告勾画了从现在到2050年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三阶段战略蓝图。

第一步, 从2008至2012年,以现届政府任期为期,初步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与养老保障制度。

第二步,自2013至2020年,以下一届政府任期为起点,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终点,目标任务是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定型、稳定发展。

第三步则是从2021至2049年,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国民的生活质量,全方位满足国民对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需求,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为达成系列目标,报告给出了相关措施建议。郑功成指出,随着社会保障从目前仅覆盖劳动者总量的20%左右到2020年前覆盖到全体劳动者,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在未来10多年内将持续大幅增长。

在此基础上,专家建议,今后要建立适度的社保战略储备基金。根据测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现在到2040年,前期高速积累,后期支大于收,但整个期间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到2040年后需要寻求外部资金支持。报告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战略储备性基金并在2040年后开始利用,是完全必要的。

报告指出,根据国际对比研究和我国的发展趋势,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三步走战略的目标年份即2012、2020、2049年,应分别不低于7%、15%、25%;其中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到2012、2020、2049年,应分别不低于15%、20%、30%。

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对诸多目标的实现尤为关键。报告认为,要朝着集中统一监管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走,建议在201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时,设置尽可能统一集中的社会保障监督管理机构,集中监督管理各项基本社会保障事务,同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事务中的权力与职能。

医疗保障从“多元”过渡至“一元”

在社会保障战略体系中,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社会救助三大内容构成了其基本骨架,此次社会战略报告专门下分三个分报告,提出对应建议。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方面,专家认为,在制度结构上,要从现行的“三元制”过渡到“二元制”,再发展到“一元制”。

在尽快实现多元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的同时,将个人与政府分担缴费责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轨,统一为居民医疗保险;在条件成熟时,再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轨。

“这也对现行医改方案中,对三个制度未来发展方向不甚清晰的路子,给予了回答。”一位医疗保障报告参与人指出。

这种多元聚合改革的时间表分别对应前述社会保障整体战略的三个阶段,具体的改革路径是:今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整合的发展方向,要从当前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合理的户籍标准、行业部门标准、就业标准交叉并存的局面,迈向仅以就业标准区别劳动者和居民,并最终过渡到一元的制度安排。

报告还提到,在保障内容上,今后要从疾病医疗向健康保险发展,即从现阶段主要保障疾病医疗,发展到兼及疾病预防、保健服务,真正以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为目标。

“当务之急是理顺监督管理体制,并为制度的逐步整合奠定坚实基础。”郑功成指出。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