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储户银行存钱被买保险

2012-05-175次浏览
小新客服
为什么银行里会有这么多卖保险的,银行替保险公司卖保险,已是一项重要的利润来源。所以,部分保险公司和银行在服务中违反服务规程。银行方面在销售过程中,竭力推荐某家公司的保险,甚至把自己的“存款客户”变成“保险客户”。

开发区的李阿姨在女儿章晓(化名)的陪同下到银行存款,结果“被”买了一份保险产品。记者随后暗访了开发区长江路上的几家银行,发现仍有两家银行存在保险公司业务员驻点销售保险的现象。

市民:被保险,交钱容易退钱难

2010年7月份,李阿姨跟女儿章晓一起到开发区长江路建设银行存钱,在大厅等号时,一位看起来像银行柜员的工作人员走上前向她们推销理财产品。“他问我们是不是来存钱的,说他们有一款理财产品,比存银行的收益高多了。每年存一万,连续存3年,到时候拿到的钱就翻番儿了。当时我以为他是银行的人,听他说比存款收益高就稀里糊涂的办了,是在银行柜台办的,没怀疑过他的身份。”李阿姨表示,她用女儿的身份证购买了这份所谓的理财产品。

“我退休费不高,也不想花女儿的钱,所以今年就想把这一万块钱提出来。”李阿姨打电话询问取钱的问题,这一问却傻了眼,“银行的刘经理告诉我不能退,还反问我当初为什么不自己问清楚,这我哪懂啊?我女儿都气的进了医院。”

李阿姨的女儿章晓也表示,她们母女俩直到现在才知道这是一份保险,“我们手里的合同很简单,只有一张纸,详细的合同条款一条也没有。”

调查:部分银行仍有保险公司业务员驻点售保险

随后,记者走访了开发区长江路上的多家银行,发现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仍分别在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驻点销售保险产品。这两家银行大厅的保险业务员着装与银行工作人员并无太大区别,如果不仔细辨认很难加以区分。他们会很热情的向顾客推荐“理财产品”,记者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理财产品”虽然在宣传单页上都突出“投资理财”、“储蓄”等字眼,但实际上是一种以分红型保险产品为主保险产品。

在建行,记者取了一个号在大厅等待的过程中,一位穿与银行同样服装的女工作人员走上前询问是否要买理财产品。记者说可以了解一下后,她马上拿出一张纸给记者算起了帐,“按照一年存一万计算,连存5年,固定收益5200,10年分红加复利可收益80030元。绝对比存银行收益高,银行利息现在很低,不如买这款理财产品划算。”

“08、09年的人保投资收益水平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个、1个百分点,比把钱存到银行合算多了,除了固定分红以外,还有一部分浮动分红,怎么都是赚。”在工商银行,中国人保业务员小王的宣传词也颇具蛊惑性。

华夏人寿明知故犯,承诺退保却迟迟不行动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2010年11月,中国银监会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各商业银行在开展代理保险业务时,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混淆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收益与上述产品简单类比,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要向客户说明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如实提示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

提到章晓母女的遭遇,华夏人寿支公司银保部的开发区负责人丁经理表示,可以退保。对于工作人员驻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是否违规的问题,咨诉部负责人安娜称,客户是2010年7月购买的产品,而禁止保险公司人员驻银行网点销售的通知11月才下发,所以公司的行为不算违规。当记者表示近日走访银行依然发现有保险公司人员驻银行销售保险时,安娜没有正面予以回应。

章晓表示,至今仍没有把钱拿回来,“他们非要我先把合同交给他们再把钱划到我的账户上,但我一旦把合同交出去就没有任何凭证了,我担心到最后拿不回钱,我现在不敢轻易相信他们。”由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章晓至今仍未能拿到退款,对于此事的进展,也将予以继续关注。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