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产品

关于保险常见的几个误区

2012-03-293次浏览
小新客服
保险对于人类的意义是巨大的,但是消费者对于保险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那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一旦买了保险,想要退保就不可能了。

现实情况:可以退保,但一定会有损失的。退保日期最好是两年后。保险并不是最佳的投资工具,在确信自己有更好的投资途径,并核算过保单现金价值,认为可以承受的情况下,投保人执意要求退保也无可厚非。但对于长期寿险,切忌不要做出轻率的退保行为。

保险责任越全面越好。

正确做法:首先分析自己所面临的风险状况,按紧急程度进行排序,优先寻求对比较紧急的风险进行保障,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再按排序将保障范围扩大。

我们总会希望保险责任越全面越好,恨不得所有意外事故都由保险负责赔偿,但保险公司是根据所承担责任的大小来计算保险费的,也就是说:保险责任越全面,需要缴纳的保险费就越高。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总有一部分保险费被浪费了。

在一些综合性保险合同中,部分保险责任之间是互相对立的,如果被保险人从一项责任中获得赔付,就不可能从其它责任中获赔。比如,在寿险的两全保险中,保险责任为既保期内死亡又保期满生存,但一个被保险人要么在期内死亡、要么期满生存。这将意味着,购买两全保险时,投保人必须同时为死亡责任和生存责任缴纳保险费,而只能得到死亡保险金与生存保险金的其中之一。

保险费越少越好。

正确意识:保险产品价格是非直观的,通常以提供的收益与保障表现。消费者购买保险时一定不要被表面的价格所迷惑,而要搞清楚其背后的条件,要把价格与其他因素放在一起衡量。

当我们面对低价格或者高收益产品的诱惑时,一定别忘了它们背后往往附带有特别的条件。一是附加条款,比如现在市场上有公司推出的保底分红险,承诺年平均保证收益2%,高于同业1.75%的平均水平。但是收益是有条件的,客户必须持有保单满6年,否则会损失部分保底收益。二是责任范围,保险是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消费者在比较价格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服务。以健康险为例,保险公司选取哪些定点医院、是否每年提供体检服务、是否有疾病预防、干预措施等,都不是简单的价格所能代替的。

买了保险就要获得赔付,不然就白买了。

正确意识:如果某个事件未来肯定会发生,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就不会承保了。

购买保险,不同于购买其它商品,买到的只是一种无形的承诺,使投保人不必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而担心。

购买保险越多,享受到的保障就越多。

正确做法:投保的费用最好是自己收入的10%左右为宜。

购买越多的保险,同时也就意味着将要缴纳越来越多的保费。一旦自己的收入减少,难以缴纳高额保费的时候,将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理性的行为应当是,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等等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适当购买保险。

只要缴纳了保费,保险公司就该替我分担责任。

正确态度:保险公司和保户之间在权利、义务上是对等的经济合同关系。

不要以为缴纳了保费,就是转嫁了风险。保险的赔付是受保险合同的约束和法律保护的,只有出现保险责任事故,才必须予以赔偿。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