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以退为进应对股债两市低迷
发布日期: 2012.06.27
导读:7月的酷暑中,中国债市却遭遇寒冬行情。随着资金面持续紧张,城投债风波上演“蝴蝶效应”,引发了市场对于信用债整体及可转债的恐慌情绪,导致银行间市场7月18日到22日连续暴跌。
保险机构对此表现出“用脚投票”的保守本色,而中债网8月2日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保险机构当月债券托管量减少493亿元,创下单月减持量的新高。
对比6月保险机构债券托管量的大幅增持,7月的全线减持及减幅之大确实令人意外。
出逃债市
保险机构近来在债券市场总是和银行、基金等机构背道而驰。
6月,基金公司债券托管量下降308.8亿元,而保险机构当月增加431.07亿元,创今年来最大单月增量。
而7月,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成为当月买债主力,其债券托管量分别增加1782亿元和667亿元。保险公司则刚好相反,除短期融资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债略有增持外,其它各券种均有所减持,其中主要减持的就是处于此次风险漩涡中心的企业债。
据中债网统计,截至7月底,保险机构持有企业债票面总额为5208亿元,相比6月底的5470亿元减少了262亿元;对于这一券种,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则在7月分别增仓110亿元和250亿元。
并且,保险机构不仅自己抛券,也纷纷出逃债券基金。
“我们这只基金持有城投债不算多,还没有遭遇险资大额赎回,不过那些持有城投债较多的债券基金最近确实被保险、年金等机构赎回不少。”上海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不少债基在赎回压力下被迫抛出城投债,但是城投债变现困难,因此转而抛售其它企业债和可转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债市下跌。
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固定收益部分析师则表示:“其实我们买的城投债并不多,对它的增减持幅度也不大,不过受城投债风波影响,7月份确实有所减仓。不过公司对债券基金并没有大量赎回,只是已经暂停申购了,估计下半年大幅加仓的可能性不大。”
据了解,基金和银行是企业债最主要的投资者,保险机构则是商业银行债的主要需求方,对一般企业债的需求也相对较弱。
而近日,随着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城投债风波开始有所化解。但多数保险资管人士认为,城投债风波还难言结束,其信用利差还需要市场经过很多年来检验,对这一券种的未来将保持观望态度。
事实上,早在2009年年底,保监会就在下发的通知中要求,保险机构应当关注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风险,理性分析城投债的投资价值和风险收益,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对其债券还本付息能力的影响。
股债再现“双杀”
保险投资收益“双杀”的逆转点对于7月7日央行加息对保险业的影响,国泰君安当时做出了如此评价。但就7月表现而言,险资面临的股债“双杀”在下半年何时迎来逆转还是个大问号。
在险资眼中,6月底是一个重要时点。市场普遍判断CPI翘尾因素将在6月达到峰值,因此有多家保险公司在6月底果断入市。据业内推算,此次险资入市的规模大约为400亿元。
不过在7月,险资并没有摆脱同4月一样被套的命运。据记者统计,截至8月4日,从已公布的半年报来看,6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保险公司的身影,而其中约有四成个股在7月出现下跌。
面对股债两市的双双低迷,银行存款再次成为险资的避风港。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在保险资金配置中,投资额减少219亿元,银行存款则猛增2149亿元,占新增资产总额的56%,而银行存款如此大的增幅为两年以来首次。
据悉,央行7月7日加息后,保险公司与股份制银行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多在5.6%~5.8%之间,高于5年期定存利率,甚至还有中小型地方银行开出了6.5%的诱人利率。
那么,对于目前似乎已经跌到底的股市和债市,保险资金还会逢低加仓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经过今年两次被套,险资这次可能终于不急着抄底了,而是继续谨慎观望。
一位平安投连险账户投资经理的观点代表了这种占据主流的态度:下半年,在流动性没有较大改观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上扬的概率较低,因此平安投连各账户在权益投资上将稳定操作、减少交易频率,主要通过精选品种来创造超额收益,同时在目前收益率水平上逐步增加债券配置,继续增加金融债和资质较好的信用品种的配置,适当进行可转债波段操作。
当然,仍有一部分保险机构表示会择机加仓,认为大盘近期将在相对较窄的区间波动,再创新低的可能性不大,若加仓的话会重点关注小市值潜力股。事实上,从已公布的半年报来看,险资二季度加仓的个股中已经有半数来自中小板。
并且,对于可转债市场,作为配置主力的保险机构也表示持续关注。“一旦未来市场资金面不再那么紧张,机构资金很可能在价格大跌之后增持可转债。”上述保险资管公司固定收益部分析师认为。
“股债两市都低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半年,希望熬过三季度后,能在四季度找到一些机会,再适时调整仓位。”他说。
中银国际分析师孙鹏则指出,在资金面的影响下,债券收益率曲线有进一步平坦化的趋势,但目前寿险公司在配置长债上面临一定的困难,长债供求两方面都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展望未来,债券和存款的收益有望继续提高,但股票收益不容乐观。
新一站向您推荐
- 旅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计划二
- 3天低至2.9元,意外住院等多项补贴,20万意外保...
- 1周岁-69周岁;适合于境内旅游、在景区参加高风险运动人士
- 查看详情 ¥2.90 起
- 新一站“逍遥游”境内旅游保险
- 可保本市出行,每天1元
- 1周岁-85周岁;境内出游人士
- 查看详情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