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对外发布偿二代体系整体框架

2013-07-231次浏览
小新客服
随着保险行业的有效扩大,保险市场越来越成规模产业。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也越来越强,人们对保险的购买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保险监管部门出台更多的有力政策保障消费者权益,约束保险公司的行为。

监管层对于保险公司的资本监管将由规模导向转向风险导向。昨日,保监会正式对外发布第二代偿付能力制度体系整体框架(下称《整体框架》)。

作为“偿二代”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框架》制定了“偿二代”建设的若干基本技术原则,除了布局监管的完整蓝图,也为“偿二代”后期将行的各项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测算打牢了“地基”。

据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副主任赵宇龙介绍:“由现行偿付能力监管向"偿二代"的监管转型,最大的改变是体系性和框架性的转变,是由规模导向转向风险导向,"三支柱"的监管体系将与银行业的资本监管体系保持一致。”

监管“三支柱”

《整体框架》下,“三支柱”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定量监管、定性监管和市场约束。

据本报记者了解,第一支柱定量资本要求除包括保险风险资本要求、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信用风险资本要求及宏观审慎监管资本要求外,亦强调了调控性资本要求,即根据行业发展、市场调控和特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对部分业务、部分公司提出一定期限的资本调整要求。

针对第一支柱即定量资本要求,赵宇龙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量化资本要求是采用在险价值方法,针对国际通行的由标准模型过渡到内部模型,《整体框架》亦进行了梳理,现阶段先采用行业标准模型,与中国的行业风险管理水平资源相适应,同时第一支柱中的调控性资本要求亦可以达到发挥出内部模型效果的作用。”

第二支柱定性监管要求,是在第一支柱定量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防范难以量化的风险,如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此外,在第三支柱披露和市场约束机制中,保监会同时强调了注重对市场约束机制相关主题的培育和引导。

风险导向 区分优劣

对于“偿二代”下保险资产配置的转变方向,保监会对此表示,将推动保险资产向更长久期和更低风险资产配置过渡,引导市场主体向资产和负债更加匹配的方向配置资产。

“"偿二代"带来的将是结构性变化,"偿二代"可以区分出好公司和坏公司,即使两家规模相同的公司,资本要求也会不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是结构性调整和个性化的监管方向。” 赵宇龙强调。

此外,针对寿险和产险、寿险中的不同类别险种,细化了风险标准。细化风险分类,准确计量各类风险,提高偿付能力制度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充分反映保险公司的真实风险状况是保监会推行“偿二代”建设的初衷。

保监会还增加了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管理这一监管基础,以建立外部偿付能力监管与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管理之间的激励相容机制。

对于偿付能力监管体系过渡到“偿二代”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保监会表态称“将平稳过渡”。

“向"偿二代"的转变是结构性和框架性的变化,原来是规模基础导向的资本监管,即规模大,资本要求就高;而"偿二代"主要以风险为导向,总体来看,会实现平稳过渡。”

此外,保监会还表示,针对集团监管将有特殊的考虑,与单个保险公司不同,集团的业务多元化,可能会产生风险传染、内部组织结构及关联交易等风险。

保险就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部分,保险的强大保障作用,之于人们,不仅仅可以当人们受到损失时,偿还人们的经济,还可以对人们的生命财产起到强大的补偿作用。加大保险监管部门的行为约束,有效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风险需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