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好于预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下降3.2%,降幅比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份,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在更为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背景下,稳外贸工作至关重要,努力保住市场主体又是“六保”工作的重点内容,这其中持续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支持意义重大。中小企业是我国外贸经营的主体力量。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持续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支持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研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新措施,尤其要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通过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草案)》。国家出台多项政策稳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仅是保住市场主体的必然要求,也是保居民就业、稳外贸、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必然选择。中小微外贸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数量较多,情况比大型外贸企业更为复杂。开拓市场渠道不足、资金周转压力巨大、海外客户拓展难度大等一直都是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而疫情冲击下,中小外贸企业的生存能力受到了更大的挑战。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持续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力度。商务部会同中信保公司联合发布通知,明确提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进一步降低保费的费率,允许合理缓交保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两次下发通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税务部门打出出口退税、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帮助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外贸企业转起来、跑起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印发通知,规定中小微企业的3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免征政策延长执行到12月底……中小微外贸企业获得的所得税优惠、降低增值税税率进一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减税降费的快速兑现和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正在为企业出口转内销提供资金支持,让企业敢于加大内销新产品的研发生产,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有底气、有动力。要持续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支持,制度建设需要更快的反应速度,需要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围绕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需不足、成本上升、人流物流受阻等突出困难,各级政府在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扩大出口信贷投放、发挥线上作用等政策举措过程中要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制定具有“差异性”化的政策。目前各地正在鼓励探索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更要为中小微外贸企业留出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中小微外贸企业基于自身的灵活经营特点,完全能够实现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下的重生与转型。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活下去、转起来、跑起来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通过更加细致化的举措与方法来不断放大政策效应,为包括中小微外贸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减负助力,通过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来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深入开拓市场、抢抓订单,为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保持住重要的“生力军”。